新会计准则下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账务处理。一、存货的盘盈盘亏存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企业进行存货清查盘点,应当编制“存货盘存报告单”,并将其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经过盘存核对,若账面存货小于实际存货,为存货的盘盈;反之,为存货的盘亏。存货盘盈、盘亏要通过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一)存货的盘盈报经批准前:企业对于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报经批准后: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盘盈的存货,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做如下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管理费用(二)存货的盘亏报经批准前:1)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作如下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2)购进的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存货盘亏: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报经批准后: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1)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报经批准后: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属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账务处理为: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3)属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二、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一)固定资产盘盈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剂利润的可能性。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1)发生固定资产盘盈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调整企业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调整到“利润分配”科目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二)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报经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借:累计折旧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现金:盘亏: 批准处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批准处理后:借: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财产损溢盘盈: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盘亏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审批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审批后: 借: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贷:营业外收入 存货:盘盈: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转销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甲材料 转销时: 借:其它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2008年计提折旧=(200-20)/10=182、计提减值准备前的价值=200-18=182,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20,应计减值准备=182-120=623、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82-62=120即可收回金额以上仅供参考。
1、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2、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
盘亏账务处理
(1)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参考资料: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一,盘盈的固定资产确定其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是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则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二, 固定资产盘盈,是指企业在进行财产清查盘点中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超过帐面数量而出现的盈余。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企业会计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企业会计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三,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账务处理: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原价入账,若该项资产应计提折旧,则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作为累计折旧反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