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的借贷其实就是一个符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一般来说资产科目的余额都在借方,表明公司有多少资产。负债科目的余额都在贷方,表明公司所负担的债务。应收账款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企业应收的款项,如果余额在贷方,则相当于企业的负债,是应付的款项。
如果资产科目的余额在贷方,则说明该科目属于欠帐,也就相当于负债。如果负债科目的余额在借方则说明该科目是公司的资产,需要回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允许一借多贷或者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不允许多借多贷会计分录,这里的借贷科目都是末级科目。一借多贷或者多借一贷,一是指在借方或者贷方,只允许出现一个末级科目(并不是指只允许出现一行分录)是指在借方或贷方,可以出现多个末级科目。
一般而言在处理不同性质的交易事项时,录入凭证分录,一借一贷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即使只有一个借方或者贷方科目,也不用合并;现金和银行凭证的分录也不要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科目对应关系
在会计中,借贷和我们生活中的借贷不同,要区分开。不要想到没有钱了就去借或者没有钱了就去贷。会计中的借贷只是一个符号。你画个“T”字帐户吧,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资产、成本、费用科目增加时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科目增加时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扩展资料:
1丶当谈到地方债的风险控制机制时,刘尚希指出,首先,需要尽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没有科学的政府会计体系作为基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以至于整个财政风险的监控都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多少债务怎么确认都弄不明白,怎么监控风险呢?所以政府会计改革和建立政府会计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2丶其次,要尽快编制资产负债表。现在通过审计署的审计,地方债务的情况是知道了,但地方政府的资产情况还不清楚。资产情况不清楚的话,对风险的判断还会存在很多模糊的地方。就像企业一样,企业风险的评估要看资产负债率,是资不抵债,还是资产抵除负债以后富富有余,这是不一样的。下一步,要进一步摸清楚地方政府的资产有多少,并让地方政府编制资产负债表,这对控制债务的风险和整个财政风险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3丶地方政府必须有一个视野广阔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框架。这个管理框架不仅仅是针对进入预算内的政府债务,不仅仅局限于财政部门,也不仅仅限于政府的债务,而应该是与政府相关的所有债务,包括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理。只有建立了这样一套地方财政风险的管理框架,政府的监控能力才可能到位。如果说仅仅凭借几个指标进行预警,这是远远不够的。
4丶要通过市场力量来约束地方投融资机构。投融资平台不是不能用,问题是怎么用。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之间各自作为法人实体,怎么把关系理顺,"防火墙"怎么建立,这都需要建立一套市场约束的规则制度。投融资平台要借贷,首先要进行评估,评估后,借钱借不来,就谈不上其他的,这就是市场的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刘尚希:控制地方债风险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一般说来,在会计中有六大类科目,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与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这六大类科目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类的,借方代表增加额,贷方代表减少额;
负债类的,借方代表减少额,贷方代表增加额。
1、资产类科目借方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2、所有者权益类目同负债类科目;
3、收入贷方表示本期增加,即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借方表示减少即销售退回;
4、费用借方表示本期发生的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一般发生在借方,利润贷方表示盈利,借方就是亏损.
扩展资料: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Assets)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有: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制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负债(Liabilities)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主要特征有: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Equity)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Revenue)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Expense)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Profit)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Gain) 或损失 (Loss),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1、资产类科目借方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2、所有者权益类目同负债类科目;3、收入贷方表示本期增加,即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借方表示减少即销售退回;4、费用借方表示本期发生的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一般发生在借方,利润贷方表示盈利,借方就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