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金融工具不会算

feion1992024-07-25  0

(1)向其他单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非固定数量发行方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义务除外。

2. 权益工具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发行方应当将发行的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

(1)该金融工具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2)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的,如该金融工具为非衍生工具(如甲公司发行了一项无固定期限、能够自主决定支付本息的可转换优先股等),不包括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合同义务;如为衍生工具(如认股权证等),企业只能通过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结算该金融工具。

您好,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工具由以前的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其中债权投资核算的是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不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的的金融资产,类似于旧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故以摊余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2.债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债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①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②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利息调整摊销=①-②(挤)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收回的本金-(收到的利息-投资收益)-减值损失

期末计息并摊销利息调整:

借: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或在借方)

债券持有至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

借: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或借记)(计算)

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来)

对于金融资产的运用,收益和损益一般都是通过“投资收益”进行核算。您说的“利息收入”应该是“财务费用”的下级科目,我们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在涉及摊余成本计量时运用到”财务费用“:

因为你重新调整了账面余额,15年不是收回本金的一半,即1139-1086=53

是不是没有好好理解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17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