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会计分期,就要求确认各个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那么收入、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的标准用什么呢?标准有两个,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目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下,当期的费用不以当期的款项支出为标准,而是按当期是否应负担这项费用为标准。本期是否应负担该项费用是要看本期是否是该项费用的受益期,因此取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的支出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是先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支出作为它们的成本),然后在其各受益期(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期确认费用。如何在受益期分期确认费用?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期的折旧或摊销额,作为各期的费用。
折旧的概念很简单,固定资产它的价钱相对来说较贵,使用期限比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不太容易改变形态,它的价值是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变的越来越不好的,如你用10万元买来的车,用了一年,你看看你的车还值多少钱,那肯定值不上10万元了,可能是8万元或7万元,那么找不到的那2万元或3万元就是折旧,折旧就是物品在使用过程消耗掉的那部分价值
累积折旧 意思就是资产的成本分担!固定资产如果直接计入到成本中,就会造成当年的成本太高,所以采用累积折旧进行分担.如.一架飞机 购买价值10亿, 现在其使用年限为10年. 假设对他进行平均分担成本, 每年计1亿累积折旧
累计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固定资产预期使用的期限),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则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进行的系统分摊。企业一般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的账户,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是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通常贷方登记的是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借方登记的是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的累计摊销,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不应摊销的。这两者的区别是在于它们核算的对象是不同的资产,前者是核算固定资产的科目,后者是核算无形资产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