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粮食局领导信息周美元,男,汉族,湖北京山县人,196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许先进,男,汉族,湖北仙桃市人,196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87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副局长、局党组成员,负责粮食仓储管理、粮油信息、国企改革工作;分管仓储科、粮食市场监管中心(信息中心)、湖北农润粮食有限公司。张方文,男,汉族,湖北省沙洋县人,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5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财务、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分管财务会计科、信访室。潘选清,男,汉族,湖北京山人,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0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负责粮食流通监督管理、储备粮油管理等工作;分管监督检查调控科。吴建国,男,汉族,湖北洪湖人,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0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负责人事管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会、共青团、妇女和老干部工作;分管人事科、机关党委。姜武峰,男,汉族,湖北仙桃市人,1962年6月出生,在职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负责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分管产业发展科。余兆勇,男,汉族,湖北沙洋县人,出生于1964年10月,中共党员,在职大学文化, 1980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荆门市粮食局副调研员,负责综合协调、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分管办公室。
吴灿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吴灿华,男,汉族,1961年10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96年6月历任县农业局种子公司技干、凉亭区农技站技干、助理农艺师,陈汉区农技站助理农艺师、副站长、站长、县良种轧花厂农艺师、厂长;1996年6月至1998年5月历任县轻工总会副会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8年5月至2006年8月任县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任县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科级);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任县建设局局长;2010年5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领导分工:主持全面工作,主管财务、人事工作。方厚俊:县人社局党组书记方厚俊,男,汉族,1963年6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9月入党,大学学历。1982年7月至1984年2月任汇口、洲头中学教师;1984年3月至1990年7月任县电大工作站教师、教导主任;1990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县教委人事监察科科员、科长;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县委组织员;2002年7月至2012年2月任县劳动保障局(人社局)副局长;2012年3月至今任县人社局党组书记。领导分工:主持局党组全面工作,分管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工资福利股、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股、招商办、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联系县医保局。徐申宏: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申宏,男,汉族,1965年2月生,安徽宿松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9月入党,本科学历。1989年7月至1995年7月任高岭乡秘书、人事助理员;1995年8月至1998年4月任县人劳局奖惩股办事员;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任县人劳局仲裁办副主任;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任县人劳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任县人事局办公室主任;2005年12月至2009年7月任县人事局仲裁办主任(副科),兼办公室主任;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任县人事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0年5月至今任县人社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领导分工:分管就业和失业保险股、事业单位管理股、职业能力建设股、人才服务中心、人事考试中心、民生办、双增办、协助分管服务大厅管理办公室,联系县就业局。甘霖: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霖,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安徽宿松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9年7月至1992年3月任二郎区韭山乡政府团委书记;1992年3月至1993年12月任河塌乡政府团委书记;1994年1月至1996年10月任二郎镇政府企办主任、企业总支书记;1996年11月至2002年7月任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8月至2009年7月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员;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5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领导分工:分管办公室、信息中心、养老保险和离退休股、专业技术管理股、劳动监察大队、调解仲裁管理办公室、军转干部办公室,联系县社保局。梅其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梅其江,男,汉族,1975年9月生,安徽宿松人,1997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1997年9月至2003年11月任县血防站医师;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任县药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其间,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被选派到陈汉乡朱湾村任第一书记);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任县药监局办公室主任;2012年3月任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领导分工: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监察股、信访维稳和计划生育及安全生产工作,联系县民保局。陶霞: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支部书记陶霞,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0 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87年2月任教于枞阳县官埠学校;1987年3月至1996年8月任宿松县原劳动服务公司会计;1996年9月至2001年9月任县就业局副局长兼会计;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任县医保局副局长;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任县社保局支部书记;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任县社保局局长、支部书记;2012年3月任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支部书记。领导分工:协助分管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主管县就业局工作。张方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社保局局长、支部书记张方江,男,汉族,1961年12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92年7月在县教育系统工作;1992年7月至1997年11月在县国土系统工作;1997年12月至2001年11月在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任县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2003年8月至2007年5月任县劳动就业管理局支部书记;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任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支部书记;2012年3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支部书记。领导分工:协助分管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主管县社保局工作。
王戎 王戎(生于魏青龙元年,卒于晋永兴二年,233-305)字睿冲,琅琊临沂人。晋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被认为是七人中世俗之心最盛的一位。然而他胆色出众,常常临危不惧。他投靠司马氏,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直至司徒王戎 - 人物简介 王戎字:睿冲 生卒:234 — 305(72岁)终属:西晋籍贯:徐州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容貌: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官至:司徒父亲:王浑母亲:未知配偶:未知儿子:王万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西晋特长:钻李核。打算盘。算命(曾预测钟会叛乱并最终失败。也曾认定其族兄王敦叛乱)贡献:成语:卿卿我我王戎(公元二三四年至三0五年)字睿冲,琅邪临沂人。竹林七贤之一。生于魏青龙二年,卒于晋永兴二年,年七十二岁。幼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称他的眼,“烂烂如严下电。”与阮籍、嵇康辈为友,常为竹林之游。惠帝时为贾后所用,官至司徒,立朝无所匡救。戎性贫吝,田园偏诸州,每自执牙签,昼夜会计,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乃钻其核。卒,谥曰元。王戎 - 幼年 王戎自幼聪颖,风姿秀彻而身材短小。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眼“烂烂如巖下电”。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与其父的朋友,年长其二十余岁的阮籍交好。父王浑死后,其旧部下赠钱数百万,王戎辞而不受,从此显名。钟会评之:“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王戎 - 平吴之役 王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评论和识鉴闻名,曾预测钟会叛乱的失败。王戎承袭父亲的贞陵亭侯爵位,历仕吏部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以事免。又迁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咸宁中伐吴,王戎遣军进攻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降。吴平后,进爵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王戎在荆州积极笼络当地吴士,颇为成功,举荐了因与孙皓不和而归家的吴旧光禄勋石伟。王戎由此被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五十端细布藏于筒中贿赂王戎,王戎知情但没有将布取出,故为司隶弹劾。晋武帝却为王戎开脱道:“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但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在政治上也没有可以称道的作为。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丧去职。王戎 - 八王之乱 王戎、武帝崩后,杨骏以戎为太子太傅。骏诛,贾后执政,转中书令,加光禄大夫,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在吏部任上,王戎创制了甲午制,凡选官先行试用,考其政绩後再予以徵用或辞退。因此被司隷傅咸弹劾道:“今内外羣官,居职未期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诈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宜免戎官,以敦风俗。”王戎与后族贾氏及郭氏是姻亲,没有被免官,而在元康七年九月迁司徒。 王戎仰慕蘧伯玉,看到天下将乱,於是随波逐流,不复以世事与名节为意。在吏部任上,依门第高低选荐官吏。任司徒时,王戎把政事推给部下,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之事,王戎也没有劝谏。王戎因其女婿裴頠被赵王司马伦诛杀而坐免官。齐王司马冏起事时,赵王伦之子欲以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浚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赵王之子乃打消念头。齐王冏拥晋惠帝乘舆反正,以戎为尚书令。竹林七贤不久,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欲起兵伐齐王冏。齐王冏问王戎对策。王戎说冏自讨伐赵王伦、拥惠帝反正后,赏罚失当,以致朝野多有怨言,人怀贰志;建议齐王冏主动撤回自己的封国,还可以保住爵位。冏谋臣怒斥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王戎于是假装服食的药力发作,跌倒在厕中,才免去一死。 齐王冏、长沙王司马乂败后,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王戎随东海王越与晋惠帝北伐成都王颖,败于荡阴。惠帝身中三箭,被成都王颖掳至邺,东海王越逃回封国东海。王戎也去邺城诣帝。成都王颖败于东海王越之弟东瀛公司马腾后,王戎又随惠帝、成都王颖一同退往洛阳。镇守洛阳的河间王颙部将张方挟惠帝及成都王颖入长安。王戎出奔郏县。此后日日以宴饮为乐。永兴二年(305年),王戎薨于郏县,年七十二,谥曰元。有二子:王万、王兴。王戎 - 与竹林七贤之关系 近人陈寅恪考证,后世广为传颂的竹林七贤之说是晋宋间一些人以讹传讹、杜撰而成的。从传世文献中我们也看不到王戎与除阮籍、山涛外的“七贤”其他几人的关系。王戎过黄公酒垆的故事是东晋人虚构的。王戎对嵇康的评价则与嵇康的性格明显不符。(参见侯外庐等 )王戎 - 逸事 【死孝】王戎在晋代以孝而闻名。武帝朝时为母守孝,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而中书令和峤在同时遭父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时人称“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王戎妇【贪婪】王戎为人贪婪,多购置园田水碓,大事聚敛。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但出钱赎回。王戎经常手执牙筹计算自己的财产,日夜不辍。但又十分俭啬。自己坐拥万贯家财却不愿花钱养护身体。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王戎常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李子的核钻掉。王戎把女儿嫁给裴頠时,裴頠夫妇借了数万钱,很久都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就会脸色不悦。直到女儿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单衣,完婚后却又要了回来。 【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只好听之任之(据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王戎 - 文学谜语 【王戎死孝】原文: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①,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②,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③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④。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注释: ①和峤:字长舆,魏晋时人,晋武帝时先后任中书令、侍中,家中富有,为人吝啬,世人讥为“ 钱癖”。大丧:指父母之丧。②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③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长子,公元265 年,废魏称帝,建立晋朝,灭蜀伐吴,统一全国。刘仲雄:刘毅,字仲雄,魏时官吏。④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生孝,指遵守丧礼,能够不伤害身体孝行。死孝,指过分悲哀,几近于死的孝行。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为富不仁】谜面:王戎嗜利,亲钻李核;谜底:为富不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