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计要结算工资

feion1992024-07-25  0

本月的工资结转能记到本期的费用啊

计提工资是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原理,许多企业往往是先工作到下月才发工资,这就要将本月已经产生的工资费用先进入本月的损益中.借: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生产成本(生产人员的工资)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贷:预提费用--工资累计折旧是征对固定资产价值在受益年限合理的摊销.是对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借:管理费用(管理用办工设备)生产成本(生产设备)贷:累计折旧补充:生产工资按定额工资,管理工资相对固定,按上月实际数。

企业按劳动制度的规定应付而未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经常性奖金和各种津贴等。应付工资之所以会构成企业的一项负债,是因为企业工资的发放日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不一致。实务中,企业当期的工资往往是在下一期期初支付的。在工资尚未支付之前,应付未付的工资实质上构成了企业对职工的一项债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必须根据月末工资标准,对尚未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在月末的资产负债表上应反映为一项流动负债。应付工资的核算主要包括工资结算和工资费用的分配两个方面。财会部分进行工资结算的依据主要有:人事、劳动工资部门转来的职工录用、考勤、调动、工资级另调整和工资、津贴变动情况的通知单和有关部门转来的代扣款项通知单。确认工资费用和应付工资时,应按应付工资的不同用途分别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工资”账户。当发放工资时再借记“应付工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一)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 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二)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要计入成本或是费用的呀。这样才能准确的算出你当月实现的利润或是亏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16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