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计提是计算和提取的意思。
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比率和规定的基数相乘进行计算提取,列入到某一科目。有些时候,如果费用已经发生了,但是并没有完成支付。遇到这种情况,则要计提。
例如:企业的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是下个月发,为了使财务报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计提,否则就虚增了利润。
计提的功能
1、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对某些已经发生但是还没有实际支付的费用进行预先计入。
2、依据相关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就是还没有拿到发票,但为了在当月中把该做的费用都入帐,而且可以核算出应有的利润,提前把费用科目做出来。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和单位必须根据规定基数和比例提取相关的费用,以便于合理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计算成本。如职工福利费是按企业或单位的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工会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1.5%计提的;折旧费是按企业或单位拥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
一项费用支出,其受益期往往不是与支付时在同一个会计期间。所以,有些费用支出是预付的,受益期在支付之后,有些费用支出是累积起来支付的,受益期在支付之前。在支付之前的,一般是按摊销方法,将该费用摊销到各受益期间的费用里去。而款项支付在后的,就需要预先在各受益期先做费用,形成负债,最后累计支付,这种情况就是计提。转账会计科目不变。
例如:本月员工上班,应该放工资,但是一般在下月发放,也就是说,本月的工资是本月发生的费用,但实际支付却在下月。所以将工资做进本月的操作就是计提。
拓展资料:
会计中的计提和预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计提是基于实在的情况,比如上月人员的考勤和其他薪资资料已经有了,已经能知道本期的工资是多少了,在此基础上计提的实际的应该发生的数。可以这样理解,计提重在"计",即有实际根据,可以计算,费用属于本期,计算出来,提在期。
预提是基于知道某种费用会发生,但不能确切发生数,但同时这个数又与现在有关联,比如,修理费用,它是因为现在使用设备而造成设备将来要修理,为体现权责发生制,故在费用实际发生前,把它预提出来,合理计入费用应承担期。重在"预"字,有理由相信它会发生,但不能确切地知道数额,无法计算,但费用应该由本期到费用实际发生期间承担,故"预先"提出来,计入相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