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包括资金使用、效益利润、账务往来等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看懂会计报表就是要看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一、资产负债表描述了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拥有什么(资产状况),企业欠别人什么(负债状况),资产减去负债就是企业的净资产,又叫作所有者权益,如果这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那么所有者权益就是股东权益。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损益表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毛利率。巴菲特认为,只有具备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在长期运营中一直保持赢利。三、现金流量表,这是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它关注于最直接的东西——现金,并告诉你钱在那儿。现金流有三种,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日常经营中产生)、投资活动现金流(对新项目投资或出售旧资产产生)和融资活动现金流(借债还债中产生)。现金流量表等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 净现金流量
微观和宏观,短期和长期的解析企业的发展是否正常
由于超市经营品种多,主营方式为零售,日常核算比较烦琐,因此,根据财务核算应执行售价核算,具体操作及会计分录如下: 1、商品购进时,由采购人员根据购货发票填制商品验收单(入库单),商品验收单(入库单)要有超市负责人、商品验收人、采购人、微机录入人、主管会计签字,进货单金额应与微机录入单进金额一致,出纳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单据予以付款并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验收单售价合计)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商品进销差价(验收单进销差价合计)2、商品销售时,根据每日电脑提供的销售统计表及收银员收款统计表同收银员实际交款单核对,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按电脑提供的销售统计表)对电脑提供的收银员收款统计表同收银员实际交款单有差额的,长短宽部分应挂其他应(收)付款借项或贷项。3、月末根据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率计算进销差价,差价计算单要有计算人及复核人签字。进销差价率=(上期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期进销差价发生额)/(上期库存商品期末余额+本期库存商品发生额)*100%本期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X进销差价率根据进销差价计算单作会计分录: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 4、月末主管会计计算应该交纳的增值税(假定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增值税=本期主营业务收入X3%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其他税费计算及会计分录:城市维护建设税=本期增值税X7%教育费附加=本期增值税X3%地方教育费=本期增值税X2%(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计算)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教育费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地方教育费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 5、月末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金额)贷:库存商品(本期销售金额)6、月末结转销售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按扣税后的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 7、月末结转销售成本及税金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按扣完差价后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
纯手打哈。。。简单说的话内容基本如下:首先通常会计报表的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求较为严格的话会要现金流量表。就资产负债表资产类首先关注应收账款,对比下利润表的收入看下企业是否存在现金流不足问题。企业规模通常由利润表中总收入指定,如收入较小应收款大则说明企业现金周转能力堪忧。其次关注其他应收款数字是否异常偏大。其他应收款作为一个放“杂物”的科目如果金额太大往往说明有内部或者解释不清的大额资金或资产周转。对于贸易等行业同时关注下预付账款,如果金额很大同时存货金额很大则考虑是否存在滞销问题。同样反映现金流不足。负债类看下短期借款金额是否很大。然后也是看看往来预收款和应付款,注意事项大同小异。在这几项看完的基础上确认下其他应付款里面都放了什么。负债类基本就可以不看了。所有者权益类就看看注册资本大小,是否资不抵债。然后就可以去翻下利润表了,那个简单直接。就是看看利润数字。同时验算下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末数减去年初数是否等于净利润累计数,这是个基本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更为明确,就是看下各项现金流数字。和收入成本数字不该有太大差异。打了半天爷给个采纳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