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序号 论文标题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作者姓名1992年 1 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2.5 宁景群1993年 1 东莞理工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 《华南师大成人教育》 1993.2 朱志德1994年 1 论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4.6 朱志德1995年 1 当前理工大专课程的主要矛盾及改进措施 《现代教育论丛》 1995.6 朱志德2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武陵学刊》 1995.9 朱志德3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方向准、效果好 《东莞日报》 1995.4 朱志德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人事管理研究》 1995.4 宁景群5 学分制基本模式述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9 段雄春6 对学分、学分制及其二者关系的理解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3 段雄春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1 段雄春8 我院施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1.5+0.5+1.0”教学模式构想 《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 毛济安1996年 1 论学分制的本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3 段雄春2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 1996.3 段雄春3 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再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4 段雄春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会论文集》 1996.6 段雄春 陈生永 陈军1997年 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7.4 宁景群2 学习能力:人的必备素质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3 宁景群1998年 1 运用ISO9000—94的质量标准的思想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8.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高教自考拓新路,坚持自学能成才 《东莞日报》 1998.3 宁景群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1998.4 宁景群4 对成教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8.6 宁景群5 提高自考质量 《东莞日报》 1998.6 宁景群 卢柱钦6 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高教探索》 1998.7 朱志德7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考质量 《河北成人教育》 入选《中华教育文库现代教育艺术研究卷》 1998.8/1998.12 宁景群8 浅谈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社科文丛》 1998.12 宁景群1999年 1 对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回顾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9.1 段雄春2 广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专科教育研究》 1999.10 朱志德3 浅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6 宁景群4 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改革形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12 宁景群2000年 1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论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刘健 杨丹宇3 我院成人学历教育实行“一级管理”的体会 《广东成人教育》 2000.4 朱志德4 八载成教雨露中,万六英才攀高峰——东莞理工学院建院八年成教发展结硕果 《广东成人教育》入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2000.4/2000.8 朱志德5 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1 朱志德6 联合办学实施外延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4 宁景群7 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 2000.6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8 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教育探索》 2000.7 宁景群9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成人教育》 2000.8 宁景群10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广东成人教育》 2001.1 宁景群2001年 1 高等教育产业应“化”在哪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讨论述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002年 1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1 段雄春2 转变观念 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 段雄春3 办出东莞特色,加快成教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 2002.3 段雄春4 成人教育也应加强成“人”教育 《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2.3 段雄春2004年 1 着眼社会需要 办出成人高等教育地方特色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宁景群3 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段雄春2005年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段雄春2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 段雄春3 怎样组织成人教育课堂教学 《 成人教育 》 2005 杨惠平4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生的培养 《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冒云辉 何鹏举5 古代中西方人性善恶论比较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冒云辉 罗美珍 何鹏举2006年 1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纠3 成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舒 文4 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5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孙玉琳6 管教结合,努力提高成教出勤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黄 为7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培训方法探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8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程克江9 关于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10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成人会计课程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1 浅谈会计学原理的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2 成人教育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淇13 成人函授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柴森林14 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杜一青15 在我院成人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左 哲16 发挥成教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的主体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17 试探成人教育翻译课程的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18 对应用写作规范性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伟19 浅谈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20 浅谈成人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21 供应链管理与看板--浅议供应链管理对丰田式生产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2 供应管理对供需企业绩效及分销商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欧阳波23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24 发展责任保险,共建和谐东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汤 景25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学习方法新思维 《继续教育研究》 2006.10 段雄春26 略论和谐社会中政府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4 柴森林27 对完善目前中国财政公共监督体系的几点构想 《市场论坛 》 2006.9 陈海东2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论坛 》 2006.11 杨惠平2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06.8 舒文30 新编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5 舒文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1 学分制实践研究(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3、9—2000、12 段雄春2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参加) 广东省教育厅 1995 段雄春3 地方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6、9—2000、12 段雄春 曾文光 余成 黄海宇 詹伟文4 珠三角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 2004年 安少华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5 “十一五”东莞市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教学院.理工学院 2006.05--2006.12 段雄春6 地方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东莞理工学院 2004.08--2006.09 程克江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名称 时间 获奖人或单位1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05年广东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奖 2006.03 段雄春
关于会议纪要的反思
篇一:督委反思会议纪要
物资供应部督委检查反思会议纪要
时 间: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下午16:00-18:30 地 点:
主持人:
参加人:
会议内容:会议首先由X总介绍督委为期20天的检查报告,针对报告中出现的采购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进行反思,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和措施,从而提升采购管理水平。随后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反思和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如下:
1、管材(定尺)订单有当天到货、当天补单,无备货时间现象:因到货数量超出订单数量,厂家在装车之前才能确定管材型号、数量,不能及时和采购员确定实际数量;建议与华鼎沟通修改订单或者进行补单,并写清楚实际情况。
2、询比价工作中存在同等材料没有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现象:C类物资因各部门需求不同,同种物料编码一样,但因质量品牌等问题导致价格不同,根据各部门需求情况细化采购工作,使用部门不能指定厂家,确定需要价格高或指定品牌、厂家的同种物料在采购订单上做好详细描述,并必须有总经理签批的使用部门文字报告;大型管材、调压设备等物料采购中根据供应商价格、供货周期、材料质量等因素综合选择供应商,常用物资可适当分批订货,非常规物资订货须谨慎,保留各项记录。
3、供应商管理问题:存在未从厂家、总代理采购的问题,
BC类物资供应商较杂,不常用供应商联系较少,致使供应商信息维护不准确,供应商报价只报一次、再次采购不报价现象,今后应增加供应商数量进行考察,供应商选择要更广泛,年初报价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必须有市场调查记录,同等材料准入供应商选择2家,不能出现供应商垄断现象,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备案,并报技术质量部,对采购价格进行分析,定期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及时维护,保证供应商信息的准确性。
4、询比价单据不全的现象:在一般物资和设备的询比价工作中,存在单据不全现象,在工作中电话联系较多导致询比价记录不全,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可进行电子邮件沟通进行询比价工作,在采购有型号和厂家要求、指定价格的设备时,应留存设备选型的会议纪要或总经理签批的签批报告,对无法进行询比价的厂家(全国唯一一家的供应商),要加强成员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成员企业的采购价格,保证采购价格的公平性;对于特殊紧急物资,未进行询比价采购的,采购部门要有需求部门的批示,当时为办理的事后必须跟催补办。
5、物料拆分报价问题:因采购员按照惯性思维、老思路采购物资,未考虑过拆分报价是否有利;有的分类报价工作已做,但未在报价单中体现,应摆正心态、公平公正进行采购工作,不能给公司造成损失,对报价的组成要透明,供货和安装合同要分开签订。
6、寄售物资存放:寄售物资与正常物料未分开存放,因库
房存储能力有限,导致寄售和正常物料混淆,根据库房情况对寄售和正常物料进行挂牌区分。
X主任强调:通过此次督委检查出的问题,反映出物资管理制度流程落实不到位、执行慢、工作不严谨、供应商考察不到位等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对制度流程的制定和完善,必须征询部门员工意见,共同制定制度流程;寄售物资适当多做储备,加强对供应商的考察,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多家进行询比价工作,保留好询比价各种证据,定期交到统计员处留存;正确对待督委检查报告,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会议最后,X总做了总结发言:通过此次检查出现的问题,对供应部工作是一个有力的鞭策,各采购员充分重视此次出现的问题,今后工作中加强与XX公司的业务沟通,保留好各种询比价原始证据,形成好的工作习惯,认真学习梳理部门制度流程,并严格执行;采购员进行轮岗交叉业务学习,提升物资供应部的综合管理水平。
篇二:事故反思座谈会会议纪要
二○一四年六月五日 签发人:闫志强
主 题:事故反思座谈会
时 间:2014年6月5日
地 点:调度会议室
主 持 人:闫志强 (总经理)
参会人员:王才明(安全副总) 冯斗祯(常务副总)
朱银柱(生产副总) 贺玉川(衔接副总)
杜书印(副 书 记) 李存来(工会主席)
任春德(基建副总) 田元平(后勤副总)
郭书明(副 总 工) 张瑞忠(副 总 工)
乔 翱(总会计师) 郭文吉(安监副部长)
李秋发(调度主任) 张子龙(调度副主任)
李锐峰(监控主任) 桑建军(办公室主任)
刘志昌(机电部长) 付志会(技术部长)
赵爱辰(通风部长) 侯 杰(地测防治水部长)
武慧敬(基建部长) 李 建(维运队长)
郑明科(销售部长) 刘贵华(企管部长)
王 沄(后勤主任) 刘文海(综采队长)
贺俊川(运输队长) 赵升康(掘进队长)
记 录 人:郭文吉
会议内容:
一、首先观看了《生命刻度》、《盲洞·迷途》和《生命的红线》事故警示教育片,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二、各部门结合当前实际进行自我剖析
1、调度指挥中心张子龙:雨季三防工作不到位,煤场排水系统不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不到位。
2、通风部赵爱辰:尾巷闭墙工程要严格执行安全措施,望各部门配合、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
3、技术部付志会:加强掘进面的顶板管理,所有规程措施全部重新进行会审,要有针对性根据顶板岩性探测9105、9103工作面支护全部变更为锚索支护,同时加强现场管理。
4、综采队刘文海:应提高工人素质学习,领导干部现场监督指导,加强顶板、两端头、煤帮支护管理,检修设备时必须挂牌操作,坚持谁停电谁送电原则。
5、维运队李建:维修皮带时有不安全操作行为存在,望领导现场指导,杜绝事故的发生。
6、运输队贺俊川:副井挡车器程序乱未恢复,重做计划联系厂家,定期的检查钢丝绳的运行情况。
7、机电部刘志昌:坚决杜绝失爆现象,机组电缆综采队要定期检查杜绝线路磨损短路,保证各工作面各类闭锁运行安全可靠,掘进机后尾巴线不得拉拽,用好保护,彻底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8、掘进队赵升康:供水、压风自救腐蚀严重,需更换,9102尾巷工程重点注意运输安全。
9、地测防治水部侯杰:坚持探放水原则,保持30m有效距离,探放水设备定期保养、维护欠缺,角度、方位根据实际走向,确定正确角度,9103回风探水工作加强,不得忽视,9102工作面探测采空区,加强现场管理,牌板之类要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填写摆放。
三、事故案例分析
1、由掘进队赵升康主讲事故案例分析:
2012年10月25日早班9105进风顶板事故,新工人到矿流动性大,施工队组私自将未培训员工安排上岗,顶板压力大,工作面空顶面积大,炮后未加强临时支护,导致1人重伤。事故原因:人员素质差,顶板空顶面积大,未及时使用临时支护。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签订师徒协议,严格执行三员先检,敲帮问顶制度,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2、由基建副总任春德主讲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9101轨道打到647m处时,由于掘进过程中连续出现断层,巷高1.5m-1.6m,当打透尾巷最后一道贯眼,遇断层,根据前几次过断层的经验,预计前方不会出现其他事情,安排施工队组掘进钻眼打炮,撤人至贯眼外,连锁放炮后微风,瓦斯探头连续报警,跟班矿长立即下令,把所有人员撤至轨道大巷,发现回风流瓦斯浓度高于3%以上,未知原因,当时把井下人员通知全部出井,组织排放瓦斯队伍进行排放,三天后,瓦斯浓度降至1.5%,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发现9101轨道大巷掘进头与万隆采空区贯通,责任追究:总经理罚款1万元,跟班矿长罚款1万元,安全矿长罚款1万元,生产矿长8000元,机电矿长8000元。防范措施:必须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放水原则,不探水不施工,不验工不施工,不签字不施工,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最后由总经理闫志强做出总结:
1、针对维运队提出:猴车绳定期检查,皮带定期检查、检修,每班定时观测皮带运行情况,清理皮带积煤时注意安全,严禁皮带乘人,皮带上作业时要制定安全措施。
2、针对运输队提出:副斜井铁栅栏安全到位,头部梭车拐弯处设警戒,连接绳长期挂,明确责任。超前、超高货物采取特殊措施处理,捆绑扎实,不得用铁丝捆绑。
3、针对机电部提出:清理配电室煤尘,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工具要分类摆放,配电室人员不得在变压器上睡觉,变压器、开关要编号管理,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持证上岗,给煤机电缆吊挂不直,未使用电缆挂钩,轨道巷行人不行车灯箱损坏尽快更换。
4、针对掘进队提出:掘进队必须签订师徒协议,掘进面加强临时支护,技术部出措施,加强雨季期间顶板管理。
5、针对地测防治水部提出:尽快出水害演习预案及报告报市公司。
最后总结:总经理闫志强要求各分管领导按自己分管范围组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对本部门员工授课,授课内容报安监部存档,掘进队落实安全负责人,名单报安监部。
篇三:2.22事故反思会会议纪要(1)
1.26事故反思会会议纪要
公司于2014年2月22日上午在生产部会议室召开“机械队1.26日人身苗子”的事故反思会,各相关部门及基层单位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公司副总经理刘健主持。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一、事故先由各基层队所针对此次事故的反思情况进行汇报。
1、机械队提出:
1)1.26事故影响恶劣,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修理任务繁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修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目前队里维修工作加强了安全确认,对维修工艺进行了梳理后期每月组织一次安全交流与培训。
4)分层次、分等级对队里的不同人员细化管理职责。
5)后续开展5S活动促进维修安全。
6)事故原因还要进一步调查。
2、供电所提出:
1)工作前1-3分钟安全确认很重要。
2)流程标准需要重新进行梳理。
3)现场人员隔离保护要到位,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对惯性思维及工作方法提出质疑。
4)师带徒要有安全责任。
5)现场人员安全互相有影响进行2次验电。
3、门机队提出:
1)门机队维修工作复杂,危险性大,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提高。
2)修理的工艺标准需要全员参与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不安全因素要进一步梳理。
3)维修人员监护到位,责任要落实。
4)班组派工时要根据人员情况来安排。
5)通过班组内部评价、隐患激励来促进安全。
6)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有实际效果。
4、汽运队提出:
1)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1.26事故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2)对安全危险源要识别全面。
3)安全防范措施要到位。
4)维修安全的监督检查要到位。
5)特殊地段时段维修作业要有取舍。
6)外委修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保险是安全隐患。
5、装卸队提出:
1)人的工作状态要保证。
2)安全防护措施要到位。
3)人机环境要做好确认。
4)新工人安全风险较大要加强控制。
5)维修工人工资较低容易带来隐患要加强控制。
5、库场队提出:
1)工作前要做好确认。
2)工作中加强监督。
3)工作后要经常反思。
4)培训要加强安全理念的认识,重点环节,要加强控制。
二、技术部和安质部针对此次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
1、技术部指出:
1)确保人员的工作状态。
2)外委维修安全控制,工前会要开,过程由工程师监督。
3)加强主管工程师的职责,大修理做好跟踪。
4)目前维修工艺的编制操作人员参与不高,关键要贯彻到位。
5)举一反三,培训方式要有效果,要有激励。
6)工作要有人确认,加强人员责任,做好人员互相监护。
7)工属具的使用要规范。
3、安质部提出:
1)东泰1.14事故、机械队1.26事故属于重复性事故值得深刻反思,原因要查清楚。
2)要确保维修安全就必须做到,修理人员状态良好,危险源辨识清楚,自我保护齐全,防范措施到位。
3)维大修要有方案,对于不具备技能的人员,技术人员要做好指导,防止发生事故。
4)修理人员要提高技能,公司目前不少职工不一定具备专业的知识需要加强培训。
5)修理工艺要进一步完善。
三、刘总对此次事故进行了总结发言,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1、必须清醒认识1.26事故的重大影响。
1)事故发生在公司势头向上的时间,破坏了公司良好开局和总体形象。
2)事故造成了公司内部氛围的高度紧张,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员工心理压力巨大。
3)对个人、家庭、直至青年人群体都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2、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部门队所要做好自我批评,针对事故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1.26事故的关键要素分析:出事人员是青年工人;出事单位工作十分繁忙;出事地点空间狭窄,工属具缺乏;出事时间人员毫无安全意识;出事环节是油缸被拆卸内部压力发生变化;发生日期是东泰发生事故后10来天,这些都能说明一些问题:
1)安全管控重点是年轻工人,因为新工人对环境不熟对风险认识不足,在工作中无话语权被动接受一些错误的习惯。
2)不同单位防控重点要有侧重。如机械队要以稳为主,处理好作业与维修的关系;门机队要防止高空坠落;供电所加强验电制度,装卸队要确保人员心态等。
3)维修工艺要形成标准,标准要经过验证,每个环节要有人确认。
4)修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失,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知识。
5)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主动性不强。
(1)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十分普遍。
(2)装卸单位的性质使得对维修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
(3)其他公司发生的事情根本无人重视。
(4)维修队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人状态不高,没有对工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沟通。职能部门要系统性的考虑机械队的培训、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人员结构情况。
(5)自身的管理素质不高,属于无制度,无工艺、无定期总结,全凭修理人员经验,无人关注修理工诉求。
(6)未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不能积极对待。工作不思考,没安排,不反馈,失去时效,失去先机。职能部门要把管理重点放在基层。
3、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以下措施。
1)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要认识到维修的复杂性,需要有知识、有身体、有工具是一只高素质的队伍。修理是人与机的直接对话,每个行为都要确认,一旦出事非死即伤,后果严重。要有好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人员的培训。要意识到维修和生产的矛盾,在安全面前要有评价和取舍。
2)加强职能管理。
(1)技术部要完善维修工艺标准的编制,关键时间、地点、人物的确认、开工前确认,人机界面、人员站位、设备自由度、工属具等都要确认。
(2)对重点修理单位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要确保工人有更好的工属具、劳保护品,减少人机交叉。
(3)强化检查和评价机制。主要强化检查的执行力,加强信息沟通,借助职能部门的力量,明确安全员的范围名单,尽可能监督和操作分开,建立维修安全例会制度。
3)抓住人的因素不放松。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对维修工艺,案例分析,技能知识的培训关键在于贯彻到位。
4、要完成各项措施关键在于两点
1)工作要长期坚持,建立长效机制。
系统化的进行管理,将修理安全纳入到部门队所日常管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