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制度规定预算会计采用的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预算会计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客体,预算会计对象三个部份。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共六部分。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实行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二、有关法律依据1、《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总会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九条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讲,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从学术上讲,预算会计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会计,同其他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2)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各类事业、行政单位。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行政单位。(3)预算会计的客体或者对象,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具体地讲,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多项财政性资金活动。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及其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