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差错和账实不符的现象。对账就是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记账以后结账之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数据进行检查、核对。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可靠数据资料的重要会计工作。对账工作一般在月末进行,即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进行。内容对账一般可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簿是根据经过审核之后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但实际工作中仍有可能发生账证不符的情况,记账后,应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会计期末,如果发现账账不符,也可以再将账簿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进行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核对:各个会计账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分工,又有衔接,目的是为了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各种账簿之间的这种衔接依存关系就是账簿的勾稽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账簿的相互核对发现记账工作是否有误。一旦发现错误,就应立即更正。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债权债务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会计有一个明细账,然后出纳有现金银行日记账。每月结束的时候,用会计的明细账和出纳的日记账核对余额就可以了。
1、会计负责总账,出纳负责现金、银行日记账,月末核对余额,定期核对账面余额和实物余额;2、出纳负责制作凭证,会计负责审核单据;3、会计负责保管印鉴和U盾,出纳负责保管支票等票据,出纳制作票据,会计审核后用印和U盾;4、大额支出为控制的更好,可把印鉴和U盾交第三人保管,出纳制作凭证,会计审核,第三人用印、U盾。
财务人员如何对账
所谓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其目的是防止和避免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差错,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切实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各单位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核对各种账簿记录,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应就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中的'各项经济业务核对其内容、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科目是否正确。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可逐笔核对,也可抽查核对。如发现有差错,应逐步查对到最初的依据,直至查出差错的原因为止。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要求做到账账相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检查总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检查,如果借贷双方金额试算平衡,一般说来没有错误,如果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则说明记账有错误,要作进一步的检查。
(2)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记录是否有差错。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通过编制明细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或财产物资的收发结存表与总分类账户核对,如有不符,应进一步查找差错所在原因。
②加计各明细分类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字相核对。这种方法可以省略上述明细表的编制工作。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要求账簿记录余额与各项财产物资和现金、银行存款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实存数核对相符。核对的方法是财产清查。对固定资产、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现金等,均应通过盘点实物,并与账存数核对,看其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