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分为两种意思:
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包括的业务有:违约支付罚款,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财产毁损,公益性捐赠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用 “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第三章资本公积中有介绍)。
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减少损失的办法:
1、内控建设的管理漏洞
2、将错误的数据手动输入到企业系统中
3、将企业的财务或税务数据文件保存到个人设备
4、不慎将计算企业所得税数据的自定义Excel公式删除
5、在有安全隐患的公共Wi-Fi网络上工作
6、用外部生成的数据覆盖企业系统数据
7、在收集到所有必需的数据前就进行结账工作,以及修改以前年度的资产信息
8、错误地应用单一的各级税收法规,以及未能追踪或遵循城市特别税收法规
9、未能使用最有效的税率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折旧
10、缺少前期调研,乱用成本法
如果想解决所有这些常见的差错必须从高层开始入手。培养高管对这些差错的意识,寻求他们对税务和会计工作的支持是确保企业做出全面考虑税收影响的财务决策的关键。招聘和留住合格的税务与会计人员也将减少发生疏漏和判断失误的可能。
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是资本利得。损失,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形成的。不是一个概念。
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如水灾火灾地震偷盗等。不是人为能控制的,非正常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