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会计内账

feion1992024-07-25  0

小企业会计内账和外账该如何做

企业一般有两套账,由于企业不少经济业务没有取得原始凭证或取得的是不合规凭证,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是没法做入到向外报送的账中去的,也就是没法做入外账中去,否则,一经查出,虽然业务真实,但照样要处罚。因此,这些没法做到外账中去的业务,就只能做到内账中去了,内账是企业真实的账,但很多业务又没有凭证作为支撑。可以说,企业有时真的是不得不保留二套账,也就是所谓的外账和内账。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故意造假,为了避税,在外账中故意少计收入或多记成本,比如民营企业大都有一部分现金收入,他们就不把这部分计入外账。

一般而言,外账要比内账简单些,只要根据原始发票做,控制好税金这块就行了。而内账则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要准确记录处理经济业务,月底核算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好往来账,与库房,采购部,销售部月月对账,如有不对之处还要找出原因。看到这里,请不用急,先学好外账,再学内好内账,再学内账,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做外账、内账的企业的一个大概流程: 内账核算是正着做的,就是根据平时的经济业务一步步的做,到月底核算成本,结转损益,算出利润。而外账核算是倒着做的',先要确定所得税,所得税每季度交一次,但每个月都要确定好利润,这样季度利润才好控制。然后再算出多少成本,其实外账核算关键是要计算出成本数。因为收入是确定的,利润也是事先确定好的,期间费用也是根据全月有票的费用算出的,这样出多少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其公式: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再解释下每项,利润是先确定好的,营业收入就是根据当月你开出了多少票,也就是税控机里的销售额。营业税金及附加就是你交的教育税附加和城建税{城建税+教育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10%},这样就差营业成本是未知的了。比如说,你这月利润想要控制在20万元,你的收入是100万元,营业税金是2万元,期间费用30万元。营业成本=100-20-2-30=48万元。营业成本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营业成本就是你当月销售出库的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归集的,生产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构成的,而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又能得到,这样就能确定本月要出多少材料成本了。营业成本=产成品=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制造费用)。还引用上述例子,营业成本是48万元,人工费是10万元,制造费用(燃料,电费,折旧等)10万元,本月要出的材料=48-10-10=28万元。工业企业主要是以材料成本来控制利润,而商业更多的是用期间费用来控制利润。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毛利率不能大大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平均值,否则,税务部门就会找上门来查个究竟,因此,要合理地确实多少收入做入外账,按照同行业毛利率情况,对上述计算的营业成本进行调整,这样,做出来的账比较客观,往往逃过了税务局的法眼。否则,税务部门很容易怀疑企业存在大量的体外收入和体外资金。

接下来就要控制增值税了,这个也是外账的重点,先要了解本行业的税负,如果行业的税负最低是3个点(所交的税除以销售额*100%),就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值,否则税务局会来找麻烦的。如何查销售额呢?就是你本月开出的所有票,打开税控机,里面有本月销售额和税额,比如本月销售额为100万元,那本月增值税额就是17万元,本月要交3个点的增值税,那就是3万元。这样本月要抵扣的进项税就是17-3=14万元,你就找本月购买的材料的增值税专用票凑够14万元进项税录入总账即可。

好了,说了大概的月末核算方法,现在说录入凭证,其实也就是分为这三大部分,一是收入的确认,就是你本月实际开了多少发票,开了发票就确认收入,不开不确认。二是材料采购,就是你本月购买材料收到的普通票,还有要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票做入总账。三是费用这块了,这没什么太多要说的,就是见到发票做账即可。这是财务总账的大概方法,供应链也就是库房这块,外账的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也是倒着做,先做产成品出库,这块就是根据你实际开出的发票做出库,做完出库,跟着做入库,保持零库存。然后就是采购入库,就是你总账入的那些材料。之后是材料出库,就是在总账上算出的材料出库金额,出够了就行了,多点少点没关系,用在产品调节。这就是供应链的基本操作,怎么样,听懂了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为了偷逃国家税款而私自设立两套账簿是非常错误的,这将直接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危害很大。

在此声明: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务均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与《税法》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

我这里有许多新手的问题也有解答,你可以看着学做内账与外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做内账与外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还有,如果我有些单据拿到外账做了,那内账还要不要做呢?如果是内账也要做进去的话,那不是没有原始凭证了吗? ­内账当然要做 不然怎么叫经济的真实反应呢?方法有2种 ­1 复印原始凭证(这种最省事,但成本比较高) ­2 用原始凭证贴签写明摘要事项,再多一句“原始凭证见外账X年X月第X本凭证,记字X号”就可以了 ­公司有时候购买一些材料没发票,我们就做在内账上,外账不反映,仓库的外账也不反映,车间领用后要计算成本,也只在内账上反映,外账不计入这部分成,这样做对吗?这样不是成本少了,税要多交??请大伙说说意见,怎样才能使二者的成本接近, ­没有发票是无法计入成本的,因此,会造成利润虚高,而多缴纳所得税,解决问题,一种出售时也不开发票,另一种取得相应发票或用其他可作帐的发票冲。 ­没有发票的大部分的是一些辅料,而客户一般是要发票的,所以出售时不开票在我们公司还不大行,我想你的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应我们 ­还想问一下,如果出售产品时没开票,那外账上的成本不能结转,产品会一直留在账上,这样账实不符,担心税务局会查到,该怎么办呢.谢谢!!!!!!!!! ­你可以先把那批材料做暂估入帐,然后再去买发票,普通发票也可以 ­是生产企业还是商业企业? ­生产企业:下次生产同样产品时,入库数量少写这些不开发票的产品,增加单位成本,减少数量,如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则可以在采购原料时,就少开票。不过,这样容易对企业的仓库帐产生混乱,因此,不开票的产品,同样报税不会产生以上问题。 ­我说的是我们购入材料或费用支出时,经常有好多没发票,所以,我账上的现金就涨了,就太多了,我有点吃不消啊,现金四十万,有点太多了吧,大家帮我转移一下现金吧,谢谢了 ­我的公司是搞室内装饰、设计的,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购入材料或费用支出,经常有好多没发票。几年下来,现在账面现金余额已经达到了100多万了!!! ­外帐+未入帐收入-未入帐费用=内帐 ­内账有两种记法:一是流水账,所有收支都按顺序记清楚,并随时可以结出余额; ­二是按照正规的记账方法从凭证到账簿甚至报表,但只是原始单据可以有各种实际发生的白条,全部真实地反映到内账上去,但这样到月末时会和外账的原始单据使用发生矛盾,所以月末外账需要使用合法原始票据时,需要在内账的记账凭证摘要栏写明该凭证用于外账哪张记账凭证号了,以备查找. ­我这里有两盘账,内外账,如果内账帮外账付货款,有什么好的方法,内账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外账也是。 ­可以作借款处理,把款项用现金的方式存入外账的开户银行,再汇出作货款 ­但是分录怎样写啊 ­从其他应收或其他应付科目走.最好挂私人名. ­外账借银行存款 贷 其它应付款XX ­内账借银行存款(外账户)贷银行存款(内账户) ­以上内账不对外时 ­我一直在做内账很长时间了,不知和外账有什么区别? ­我这里只记每月费用、应收、应付、入库、出库。 ­没有固定资产、没有折旧,我也不知道会计是怎么算的, ­也没听说会计核过固定资产,会计从来不让我看外账, ­我只见过税单,能知道是怎么报税的,可我是小规模纳税人 ­也学不到更多的内容。 ­请问大家一开始是从出纳、做内账锻炼出来的吗? ­因为内账是内部管理的,所以所有单据都要做 ­外账是应付税务局一类的,账是“做”出来的,可以选择单据和制单据 ­很多做两套账的是做内账顾不了外账,做外账顾不了内账 ­可以告诉你一个很简单实现内外账方法:先做外账,外账凭证打两份,其中一份做内账附件,这样查内账就很容易找到原始凭证 ­外帐一般是往税局报的帐,只要走发票的都要做到帐里面. ­内帐一般是老板的私人帐户(如各种银行卡),也要有银行帐本和现金帐本.记录各个银行的收入和支出.摘要那还要写明款的来由.月底如需要还要向老板出一张资金状况表.以显示该公司的现金状况,让老板合理的支配. 该帐一般由出纳做,会计只做外帐就可以了,可以监督一下. ­我是一名新手,在一家经销服装、化妆品公司做内帐,在帐务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做税收这部分,处此之外,其他的我都要入帐。那我在计算该公司的成本及利润时应该如何处理呢?帐务处理中从银行中交付的增殖税该放入那个科目呢? ­没有分别的是内帐和外帐的帐务处理方法是相同的,都是按会计专业知识去处理。 ­有分别的是在于避税,内帐是按含税价核算的,外帐核算的是不含税价。 ­内帐核算的应交税金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列入。 ­内账中从银行中交付的增值税及其他税都可以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税金及附加进行核算。不用计提,每月交多少就直接做。其他内账和外账的账务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

内帐和外帐的区别,仅限于收入和费用可以没有正规发票,但是数据要真实,核算要按照规范。否则不能成为内帐。

内账、外账的建账是一样的,摘一段《会计三板斧》中的讲解:

具体的怎么做很难说得清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跟外账最大的区别就是,外账是根据有效票据来(或有经营目的,合理避税)做的,对票据的要求比较严格。而内账就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生了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的保留,也不能有所保留,内账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套账。有些小公司做内账没有做得那么细的,如果经营者不需要财务提供报表,只为了了解经营状况的话,就简单做一些汇总(收支,盈利,成本之类的)力求让经营者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内账很多都是根据经营者的要求来做的,要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给的指标了。如果是大公司就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是严格按照国家、税局要求的企业是不分内、外账的,都是按实际来做账的,他们的财务流程都比较规范,不存在避税的行为(这对于财务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做的,不需要考虑税务风险,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大公司分内外账,那内账也是按实际来做,业务量比外账要大,并不是简单做几个分录就可以了。(不过也有人觉得做内账比较简单,不用考虑那么多税务风险因素,如实地做就可以了。)还要看你们公司是商品流通企业,还是工业生产企业。一般来说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的核算比较简单,而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比较繁琐一点。具体怎么做你可以去看相关的书籍,书上会有更详细的解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09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