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 问:我同时在2家公司拿工资而且都申报了个税,对我有何影响?是否合法?答 复:1、首先说一下,一个人同时在2家公司拿工资而且都依法申报个税,是允许的,并不违法;2、注意的是若是你有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别重复扣除了;3、好多会计问我每个单位都按月扣除了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重复扣除是否有影响?郑重答复你:不影响,年终通过汇算清缴来多退少补;4、还有注意的是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的,切记别忘了次年汇算清缴个税。看看个税法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四)纳税人申请退税。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 )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纳税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本文来源:郝守勇/郝老师说会计。免费领书CPA考试辅导教材:《CPA预科Pick——零基础小白学注会》书籍简介:专为零基础考生打造,会计基础知识讲解;知识点实时更新,与官方CPA教材同步。内容浅显易懂,知识点讲解详细;文字解析、1200+分钟重点难点视频讲解,知识盲点一扫而光;知识点+图表+例题,融会贯通,理解更容易;学习管理会计CMA的意义CMA帮助财会人建立全球化视野培养财会人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能的。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第十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
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你好,首先义务扣缴人需要写B公司。其次,目前做的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只需要做B公司的工资薪金,A公司的因为是股东,不在个税汇算清缴的范围内。
讲课还不错的~
相关如下:
1,不生气就不生病。
2,把健康交给医生,是一个误区。
3,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就不会病。
4,保持4乐,可以多活5到10年。
详细介绍:
一、不生气就不生病:
郝教授回忆起职业生涯的众多病例,有位患者让他记忆犹新。
那是40多年前,患者因胸骨后疼痛而不能忍受送至医院,经过某大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而这名患者当年才14岁,是个非常要强的小女孩。追寻病因,竟是因为她所在的年级第一批入团名单中没有她,她就断定是班主任说了坏话,导致吃饭咽东西很不顺畅,食物反流,后来发展成消化疾病。
30年后,这名患者年满44岁,她因家事生了场大气,导致病情又再次复发。患者找到了郝教授询问如何根除,郝教授反问她:明知第一次、第二次生病都是因为生气,这病根就是你生气的情绪,要想除病根,就看你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啊?
“不生气就不生病”这是郝教授50多年从医经验的总结。在郝教授看来,“病由心起,魔由心生。”情绪是人的本能,任何一种情绪波动,都会使内脏、肌肉、血管、细胞、内分泌的等大量参数发生变化,使人的免疫系统迅速被调节。尤其是负面情绪,自然会影响身体导向负面效果。
二、把健康交给医生,是一个误区:
“我这40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医生能干什么’?。”
经由郝教授诊治的病人千千万万,但很多时候,他只能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命。当病患真得病入五脏,医生也束手无策。很多人只懂得把健康交给医生,而不注意平日养生保健,这是一个误区。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多学习养生知识,多关注自己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任何疾病想要预后效果好,都只有那6字真言:早发现,早治疗。当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才是应对之策。
三、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就不会病:
提及养生,郝教授常言:“不作就不会病”。
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什么是“作”?郝教授认为长期的昼夜颠倒、饮食无节制、运动少等种种不良行为与习惯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摧残,都是在“作病”。
“心要静,身要动”,郝教授认为,养生不仅是注重食物的搭配,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不注重情绪的”养生“,才会出现“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
除了心静,也要保持身体上适量的运动。动能生阳,方能促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
四、保持4乐,可以多活5到10年:
“生活中我经常保持‘4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下,精神压力足以击垮内心脆弱的人群,从而影响到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郝教授分享他情绪把控的经验,便是保持“4乐”。保持一种内心平衡的满足感,这才是一种健康人的心态。
郝教授以其50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诫我们: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和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我们重视自己负面情绪,掌握一条最珍贵的养生之道——不生气就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