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同,政府会计的内涵也有一定差别。本文将政府会计界定为是一门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扩展资料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什么?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组成。基本准则主要对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做出规定。具体准则主要规定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具体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政府会计制度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日常核算。基本准则作为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统驭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并为政府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为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提供基础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新预算法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年63号改革方案文件,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其中,制定出台基本准则是改革方案确定的2015年应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政府部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于 2019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制度统一了行政、事业以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的会计标准,将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都做了全新的要素定义。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重中之重。会计制度的转换不仅对会计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也对审计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在审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业务上和理念上的创新。同时,随着财务及审计系统的普及,审计相关部门也应深入探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内容,统一政府会计核算标准,融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全面升级审计系统,为单位的内部审计提供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第79讲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2),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交叉持股的合并处理.mp4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 固定资产基金等等都被合并到了累积盈余里所以补记固定资产的贷方使用累计盈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包含政府部门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是随著会计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会计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发阶段、随意阶段、准则阶段和法制阶段等4个阶段。我国会计制度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逐步形成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为我国会计管理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