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特点
《经济法》在中级职称考试中是相对简单的科目,他涉及的知识点多数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它的内容包括非税法部分和税法部分的内容,非税法部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考查方式比较直接,记忆压力比较大。税法部分的两章考查计算性题目的比较多,要求我们要活学活用、多多练习。
二、题型特点
中级职称的《经济法》包括五种题型,即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单题和综合题。其中客观题部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占整张试卷70%的分。
题型
题量
客观题
(70分)
单项选择题
1分/小题×30小题=30分
多项选择题
2分/小题×15小题=30分
判断题
1分/小题×10小题=10分
主观题
(30分)
简答题
2分/小问×3小问/案例×3案例=18分
综合题
2分/小问×6小问/案例×1案例=12分
1、 单项选择题
《经济法》的单项选择题一般有30题,共30分。
单选题的考查范围一般都是非税法部分以及税法部分的政策性规定,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对规定的理解以及对关键词和数字的.记忆,考查方式比较直接,陷阱比较少,所以难度不是很大。
2、 多项选择题
《经济法》的多选题一般有15题,共30分。
相比单选题而言多选题的难度要大一点,夸张点说多选题的难度有时候会超过简单题,有可能四个不同的选项考查的就是多个知识点,而简答题考查比较直接,就是把多选题某个选项变成文字回答而已,所以多选题是历年来考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对规定条文比较多或者关联规定比较多的知识点多加注意。
3、 判断题
《经济法》的判断题一般有10题,共10分,判断错误会倒扣0.5分。
判断题要么特别简单,要么特别简单。特别难的就是比较偏的考点,一般是为了照顾考点覆盖面的,考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复习不到的知识点考了判断题就是比较“难”的题,因为没有学过没记住。但是大家也无需担心,判断题的“难”题不多,一般2-3题,所以遇到“难”题不知道就不要做,避免倒扣分。
4、 简答题
《经济法》的简单题一般有3题,每题3小问,每小问2分,共18分。
简答题的考查一般是通过讲故事针对特定情节提问题。答题分三步走
第一步、判断正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第二步、引用法条。此部分要求考生默写法条,我们在作答的时候只要大致写出法条的意思即可,不必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关键词句要注意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三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把案例中的情况结合法条分析一下,得出结论。如果考试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分析的步骤,直接得出结论也会给分。
其实,简答题难度都不大,有的时候甚至没有多选题设置的难度大,问的都是比较直接的问题。简单题最大的难度就是写法条。所以我们复习经济法的时候可以都按照客观题的要求去复习,只需要背诵一下主要几个规定能够表达出他的大致意思即可。
5、 综合题
《经济法》的综合题一般有1题6问,每小问2分,共12分。
非税法部分综合题类似经济法部分的简答题,好比一个电影一个是电视剧,只是设置情节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简答题一般只考一个章节的内容,综合题会跨章节出考点,但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综合关系,只是几个简答题的简单相加。根据对历年真题的考查可以看出考查的税法部分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大家要积极准备。
我们在学习《经济法》的时候要对税法部分和非税法部分进行区别对待。非税法部分的复习要求把所有的考点都当做客观题来复习,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忆,应对主观题。
而税法部分的复习方式与非税法部分的复习方式正好相反,税法部分的复习要求我们把所有考点都按照复习主观题的难度去复习,要能计算具体的某个税种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主观题和客观题中计算型的问题就不大了。
考试前夕再把一些政策性的规定背诵一下,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客观题的其他题目也就可以应对了。税法部分要比非税法部分的复习难度大,但是大家不要过于担心,税法部分只有两章,即第六章和第七章,所以大部分的分数还是在非税法部分。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源自“刺穿公司面纱”的理论,或称为“直索理论”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创设公司法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投资,发展经济,造福人类。而享受公司法人制度的最大受益人则是公司的股东。因为股东利用公司形式的目的在于 公司可以其独立人格进行经营,而股东本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公司,以获得股息、红利之收益,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又可以利用公司独立人格把股东的责任仅限于自己的出资以内,以避免过大的经营风险并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但法律制度之木质要求— 公平、正义之目标,始终是法律设计者之根本任务。所以为贯彻法律公平、正义之理念,在确立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同时,民商法律制度中遂采取诸如信息公开制度、契约债权人可通过设立契约条款来回避风险、侵权行为之债权人可享受事后之应有补偿等措施,在公司人格制度设计中强调分离原则,以平衡股东投资经营风险外化而给公司债权人带来风险过重之状况。然而,法律实际运做的结果,并未完全符合设计者之原来本义,使本应平衡的公司法人格制度中的利益体系向股东一方倾斜,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公司贯彻分离原则时,公司股东是居于优越地位的。另一方面,在公司法人制度中潜藏着一种“道德危险因素”,即将风险经营所产生的成本转移给债权人的诱因。为了平衡公司法人制度中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失衡的利益关系,创设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所以现代公司法创设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以平衡公司出资人和公司债权人两大利益群体。虽然公司法在制度设计上,从公司设立、资本制度、公司运作、到公司变更解散等各方面的规范,既体现了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完整性,使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得以彻底贯彻,也反映出对股东运用公司人格的监控,以防止公司债权人与公司进行交易的风险的扩大。但是,公司有限责任制的负面效应以及对公司内部的运作监控的难度,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侵犯债权人的利益埋下了动机隐患,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正是以矫正股东滥用公司人格侵犯债权人利益为己任,对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透过公司面纱,直接让躲在公司面纱后面的股东承担对债权人的责任。可见,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实质上是在维系公司独立人格的同时,防止公司债权人交易风险的扩大,以有效平衡股东与债权人两大利益群体的关系。 公司 法 人 人格否认体现了这样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法律首先把承认公司人格独立作为一般准则,以维护公司人格独立的社会价值,保证投资人在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一般正义或者说是社会正义:但是法律又必须保证投资人不得在享受有限特权的同时滥用公司人格,从事不正当经营活动,谋取不当利益,损害个别正义或者说是具体正义。”3从而法人人格否认成为公司法律制度中社会公平、正义与个人公平、正义的契合点。同时公司法人格否认更是体现了经济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的原则。任何法律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总会发生变异,从而背离其产生的根本宗旨,这即是“法律皆有漏洞”的事实4,在此情况下推翻整个法律制度的成本远远高过以国家权力干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从而重新构成新的利益平衡格局的成本。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充分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这构成了公司法律制度的一堵坚实的墙,而如果这面墙出现漏洞时,不是将这面墙全部推倒,从而使公司法人人格完全消灭,即对公司进行解散,而是由国家权力介入其中,赋予公司债权人特定的权利,在不全面否定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追索违法股东的责任,从而以最小的成本重新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这也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精髓的所在。
一、2022年《经济法》内容变化情况
2022年《经济法》共7章,教材变化比较大,删除了税法的相关内容,但是增加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对于计算能力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这一改动是比较友好的,但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增多了,大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一科目的学习。
入口在哪儿:
二、2022年《经济法》基础阶段学习方法
1、浏览教材和考试大纲、确定备考方向
由于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的变动情况比较大,因此考生在复习中级会计经济法这门科目时需要结合考试大纲并将新旧教材对比学习明确哪些是新增内容,哪些是删减内容,对于新增章节内容要引起重点关注,对于删减内容可以不必学习,免得浪费时间。明确教材变动情况之后,脑海里大致有对这一科目的备考方向。
2、梳理章节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考生们每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之后,需要及时梳理这个章节的知识点,构建这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可以明确有哪些知识点自己掌握的不够扎实,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熟练。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财务管理》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经济法》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