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堂李蕙仙

feion1992024-07-25  0

是的,所以我觉得那里对他也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两位夫人分别是:李蕙仙(1869—1924),祖籍贵州省贵筑(今贵阳),生于北京固安县,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清末著名维新派大臣、礼部尚书李端棻之堂妹,变法维新领袖之一的梁启超之发妻。 1891年与梁启超结婚。1896年随梁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她但任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李蕙仙与丈夫一起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坛、文坛的惊涛骇浪,她总是给梁以安慰和鼓励,助梁施展才华,替梁抄录文章,做梁文的第一位读者。李于1924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李蕙仙与梁启超生有3个子女,他们是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和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王桂荃(1886-1968),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给梁启超生下了子女8人,后来长大成人的有考古学家梁思永、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梁思忠、社会活动家梁思懿、经济学家梁思达、新四军战士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梁家的孩子们称呼李蕙仙为“妈”,称呼王桂荃为“娘”。戊戌政变失败后,梁、李两家族人纷纷逃亡国外,王桂荃到日本后,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行的东京话。她是李蕙仙得力的助手,也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行者,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由于她说得一口好日语,所以凡属家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大部分都是由她来办。1968年王桂荃,在“文革”中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与世长辞。——来自新浪博客

熬夜看贵州的历史人物,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李蕙仙 (1869-1927),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她是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儿、清末著名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之堂妹,变法维新领袖之一的梁启超之妻。她幼承庭训家学,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她慧眼识英才,不爱金钱爱文章,"非梁不嫁"。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23岁时与19岁的梁启超结婚。之后,在梁的影响下,努力学习新学,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全力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和保国会。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又随梁启超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她但任提调(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出逃日本,堂哥李端棻被革职充军新疆,她回到梁的故乡广东新会,不久避居澳门。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东渡日本与梁团聚。1912年,梁启超回北京任袁世凯的司法总长,李蕙仙同往。不久,袁世凯暴露称帝野心,梁启超护国讨袁,只身南下,李避往天津租界。李蕙仙与丈夫一起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坛、文坛的惊涛骇浪,她总是给梁以安慰和鼓励,与梁相依为命,助梁施展才华,替梁抄录文章,做梁文的第一位读者。梁启超的九百余万言著作,自有李蕙仙的功劳。李于1924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

导语:

新会会馆与梁启超结缘不浅,这里既是他结婚大喜之地,又是发动改良主义运动的发源地。1916年,梁启超在新会会馆起草了著名的《保国会章程》,策动蔡锷将军起兵反对袁世凯,为中国人民争人格。

文采斐然,喜结良缘

梁启超十七岁那年在广东乡试成为举人,第二年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参加会试,就住在新会会馆。

典试广东的内阁大学士李端棻(音同“分”)看中梁启超的文章,认为文章立意新颖,读之酣畅淋漓,所以对才貌双全的梁启超十分赏识,就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梁启超为妻。

与妻子幸福生活

李蕙仙比梁启超大4岁,结婚那年李蕙仙23岁,梁启超19岁,婚礼由李端棻亲手操办,在北京的广东新会会馆举办。

李惠仙家境富裕,算得上是千金小姐,而梁启超生在贫苦家庭,是个靠着半耕半读过日子的穷书生。

他们结婚后,日子过得很清贫,但门第的悬殊并没有影响二人的感情发展,他们之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一度在学界传为佳话。

幸得良内助

李蕙仙自幼出身名门,熟读诗书,婚后一直跟随梁启超努力学习,并且尽力辅佐梁启超,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闺中良友”。

并且她还在上海创办了女子学堂,担任校长一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另外,李蕙仙还是妇女运动的发起人,刊物《妇女报》的主编之一。

李蕙仙不仅帮梁启超抄录文章,做他的忠实读者,而且还教他学国语,可以说,梁启超能在政治和学术上有今天的成就,和他这位德才兼备的夫人是分不开的。

怀念妻子

后来,李蕙仙因不治之症逝世。梁启超在痛苦之中写下了对夫人的怀念:“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单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琴瑟和鸣,新会会馆留下了许多梁启超和李蕙仙的踪迹,成为了他们的爱情见证。

写在最后

梁启超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浓重淡漠的一笔,和他娶得一个良内助有很大关系。对于梁启超而言,幸得一佳人,成就半生功绩。

听完本文介绍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07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