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的五种属性

feion1992024-07-25  0

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2大块,确认就是确定是那种要素,计量就是要素的金额是多少。计量属性:就是要素的金额 按什么标准来计量。怎么理解:例如,企业盘盈一台未入账的设备,请问这台设备的入账金额是多少?会计中规定按:重新购买类似的设备的支出金额确定,也就是重置成本(5种计量属性之一),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按:假定卖出这台设备,收入减去交易费用、税金等后的金额来确定设备的价值?(就是可变现净值)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会计中不允许这样。可以看出,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2种属性都可以用来确定资产的初始价值。理解了,其他属性就不用再举例了吧

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举例说明

例如小明1年前买了一批材料,当时花了10000元;如果现在小明购买同样的一批材料需要12000元;如果小明将这批材料出售,卖出价款为8500元(因为是旧材料);如果小明只是打算把材料卖掉,估计的售价为9000,支出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200元,则可变现的净值为9000-200=8800元;如果小明准备2年后将它卖出,则预计可以收到的价款为9000元。

则10000为历史成本,12000为重置成本,8500公允价值,9000-200=8800为可变现净值,9000为现值。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新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并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

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靠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扩展资料: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可变现净值不可以随意计算,以避免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2)持有存货的目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继续生产,一个是直接对外出售。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考虑该因素,亦即不能只根据当前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还需要考虑日后期间的情况。比如2009年12月31日,对一批库存商品计算可变现净值,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分析,可变现净值可能较高,但已经有确凿证据表明日后期间由于国家新政策的出台,产品售价将大幅度降低,发生减值迹象。

2、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例如,企业持有一批商品,无销售合同,市场价格100万元,进一步销售中会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8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100-8=92(万元)。若账面成本为95万元,则计提3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无销售合同。

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重点)。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况下,材料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即使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材料成本,也不用计提准备。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重点)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如果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的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计量属性

我昨天买一斤白菜5元,放到烂了还是5元,这是历史成本。妈妈说烂菜就值1元,这是重置成本。我和菜贩谈5元价格是双方同意的,这是公允价值。下周5元白菜折到今天3元就是现值。5元白菜扣摊位费1元4元就是可变现净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07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