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的区别:分类不同,内容不同。
1、分类不同
所有者权益按经济内容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四类。
企业损益科目,是指企业发生的收入和成本的核算科目,包括:收入主体,成本主体。
2、内容不同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损益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编辑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对所有者权益的理解:
(1)所有者权益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2)所有者权益滞后于债权人权益;
(3)所有者权益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4)所有者权益具有比债权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损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本年利润。这些科目年底都结转的本年利润了,也按照下述原则区分借贷方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损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本年利润。
这些科目年底都结转的本年利润了,也按照下述原则区分借贷方: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有两种:其中的费用账户,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所得税费用等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支出账户也是如此,如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权益类的收入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利润账户也是如此,如,本年利润,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扩展资料: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
①收入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②费用类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③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 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④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应记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不影响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
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结转后,该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包括实收资本及资本公积和利润分配的所有账户,损益类账户主要是经营中的收入,成本,税金和费用,最后是实现利润还是亏损的所有账户。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一、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还有库存股和一般风险准备。会计账户确认时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项目应当计入资产负债表。二、损益类账户是指按照损益类会计科目开设的,用以具体核算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费用、损失,以便计算确定损益的账户。该类账户的特点是:其核算对象是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1.用来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和反映营业税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2.用来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3.用来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