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学生对于考中级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空闲时间比较少,没有基础的学员,可以报考比较难的一门中级会计实务或者财务管理。因为中级会计考试有两年时间限制,所以第一年中公财经小编比较推荐报考较难的一门,对于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学员,可以一次报考三科,中级经济法、财务管理和中级会计实务。空闲时间比较少怎么选?对于空闲时间比较少,报考一门的零基础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网课学习,重点是通读教材,结合辅导书,理解教材,打好学习基础。其次我们要刷题,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刷题,我们可以通过做历年考题,掌握历年考题的出题思路,抓住考试重点。考试前后怎么复习?在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做题来查缺补漏,做到能及时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点。在考试时,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自信去参加考试。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具体的科目学习中,对于报考中级会计实务的学员,这门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重点突出,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梳理好知识点,制定好知识框架,抓住重点。财务管理的难度居中,内容比较抽象,公式比较多,计算量大,容易理解,逻辑性较强,需要重点记忆公式。一年报考三门的学员怎么办?对于一年报考三门的学员,空闲时间比较多,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从自身出发,明白自己的知识欠缺,不能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计划需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相结合,制定好合适的学习计划后,我们需要抵抗外界诱惑,坚持不懈地学习。对于报考中级会计的学员,由于所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好记忆,我推荐我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不断记忆,而且我们需要重复记忆。学习的过程都是比较枯燥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自控能力,积极的按照学习计划学习,今日事今日毕。最后,在中级会计含金量增高的情况下,大多人都选择报考了中级会计,无论每年报考一科还是报考三科的学员,都需要利用好时间,抓住考试重点,认真学习,争取在两年内通过中级会计考试。
根据很多考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反馈得出,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难易程度是:难度最高的是《中级会计实务》,接下来是《财务管理》,最后是《经济法》。1、中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是相对其他两个科目来说比较难的,中级会计实务是在初级会计实务的升级版,如果在工作中有实践了类似项目的经验,学习起来会简单许多。中级会计实务考察的范围比较广,出题的方式灵活,综合性强,知识点多,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学习速度比较慢的考生要注意,这个科目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2、财务管理这门科目在三科科目的难易度排中间,没有中级会计实务难,但也没有经济法简单。这门科目涉及到很多公式,而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很重要的,还要做到举一反三,与实践事例相结合,才能掌握好这门科目的精髓。公式推导和理解的过程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也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体力,这门科目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3、经济法这门科目算得上是三门科目中最简单的,识记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的考生对于这门科目的掌握就比较容易,但这门科目的知识点只是相对于其他两门科目比较简单,也不能太放松,因为识记的知识点也也有很多,考试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细,但这与其他两门科目相比,就属于单纯的纯记忆类科目,所以也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去做,才能保证在考试时通关。
昨天,中级的成绩终于出来,财管和经济法过了,实务没过。这个结果于我来说,捎带了许多运气的成分,毕竟我只花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备考,在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的情况下。我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能够提前一点学习,我想结局肯定会不一样,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希望对将来准备考中级会计师这个资格证的人,有点用。首先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含任何隐性植入,不喜勿喷。
在备考之前,先问一问自己的决心有多大。
如果你只是跟风,看着别人考了,自己也想试试,但是在你内心,这个证似乎可考可不考。如果你没有一定要考过的决心,那我劝你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尤其是对于上班族而言,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事情会打扰到你的学习,动摇你的决心,突如其来的加班,工作调动,岗位变化,出差,培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有可能打乱你的学习计划。更不要说今天同事约逛街,明天朋友约麻将,后天另一半想去看电影。还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都是诱惑。
当然,我不是说在备考期间要完全杜绝这类现象,而是你要内心足够坚定,不被这些事情打扰。加班累了,新的岗位要适应,外出不方便等等因素,你都要克服,一旦开始了学习,就一定要坚持,因为你一旦停下来一天,第二天还会有理由让你懈怠,然后就是第三天、第四天,理由总是会有千万个,只怕你不找,停下来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想再重新拿起书本。坚定的决心,是让你在有偷懒的想法时,如头悬梁锥刺股一般推你一把的动力。该逛街逛街,适当的娱乐活动也不要少,但是适可而止,一定要有度,而且不能因为这样短暂地放松而产生彻底放松从而放弃考试的想法。
保证充足的时间高效备考,是通过的法宝。
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会打扰到学习的意外事件会很多,而如果你是需要带孩子的宝妈,这样的意外事件就会更多。一般宝妈只能有晚上的时间学习,白天上班轻松一点的,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看看书,但是只有晚上等娃睡了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娃闹觉、感冒生病等等状况,都会直接导致你晚上不能按时学习。那就需要比别人多预留一些备考的时间,人家可能考前三个月准备就可以了,我们至少要准备六个月。提前开始看书,能记住多少是多少,知识点尽量弄明白,吃透,不要等到临考了,才发现时间不够用,手忙脚乱。
我这是血的教训,3月份报名,直到6月才开始看书,而且刚开始学习的那半个月,心还是飘着的,效果极差。最开始计划每门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复习,那时候在学习群里,有不少人已经在说决定放弃一门了,我不想放弃,就想着三门都准备。最先开始学实务,也是公认最难的一门,一边听课一边做轻一,很懵的状态,我不是会计专业毕业,大学时学过基础会计,毕业后也考了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证,但是这些都是当时纯粹靠临时记忆考的,考完后立马烟消云散了。到6月末,实务还只看了一小半,当时就有点慌了,觉得可能只能放弃了。
因为看实务的状态不是很好,而且已经是月末,就想按照原计划开始学习另外一门,一来换一下思维,二来是学一学简单一点的,给自己增加点信心。于是7月开始学财管,跟着课程一节一节听,听完一节做一节的题目,学财管的状态很好,基本听完课后,题目都会做,这个月是我学习效果最好的一个月。
到月末,差不多刚好学完一遍财管,这时候自己有点信心了,又想回过去再把实务捡起来,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于是8月又学实务,当时计划是用半个月的时间把实务没有学完的内容都学一遍,而实际学到20号才勉强完成第一遍。到这个时候,我已经比较慌张了,因为时间太不够用了,经济法听课肯定是来不及了,有70多个视频,每个时长四五十分钟,根本听不完,就想干脆死马当活马医,过一遍轻一吧。21号开始,看经济法,看完一章轻一的重难点讲解,就做后面的题目,自认为自己背书的记忆力还算可以,看一遍后马上做题,效果竟然也还可以,刚好那几天上班比较空闲,一天下来我就完成了两章,经济法总共8章,我花了5天的时间全部过了一遍。
我还在学实务的时候,群里不少人已经完成习题班的学习了,等我学完经济法,别人已经在开始做最后六套题了。那时候我恨不得一分钟能掰成十分钟来就好,可偏偏在那几天,身体出了毛病,直接住院一周,每天在医院躺着,根本没法儿看书,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出院后,因为请病假耽误了一些工作,导致上班期间也忙,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匆匆忙忙的花了几天时间,把实务和财管的习题班过了一遍,试听了几个老师的经济法习题班,都不尽如意,后来索性直接放弃。
到考前三天,我才开始做最后六套题,那时候群里不少人都已经在听考前提分班和押题班之类的了,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也是醉了。大家都说六套题比考试的难度要大一点,我做的时候,直接想吐血,每门课完成了两套卷子,都在40分左右徘徊。那时候感觉自己要凉凉了,到了7号(我是8号考试)索性不做,直接看答案,把答案记住,能记住一点是一点。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抱着侥幸的心理是通不过的,这是血的教训,大家一定不要学我。除非是辞职备考,或者在校生备考,否则我建议大家至少准备6个月的时间,在报完名后就可以开始看书了。
要不要报班,该不该买最新版的教材。
站在我的角度,如果是跟我一样非会计专业毕业的,要上班的,要带娃的,我建议大家报个班。因为老师讲课,会把重点和精华提炼出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自我摸索的过程,而且一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不听老师讲课,可能很难自我消化。我个人觉得,每门课报一个基础班就可以。
实务我听刘忠的,当时在试听时,觉得这位老师颜值最高(请原谅我是个颜值控),讲课时偶尔讲点调节氛围的冷笑话,吐几个东北方言,每节课后会来一句励志的话,我觉得这碗鸡汤值得一干。群里也有很多人听其他老师的,比较资深,但这个确实各凭喜好,只要你自己喜欢就行,每个老师的水平都很高,要讲的知识点也都会讲的比较透。财管我听的是闫华红,因为轻一是她编写的,我第一个选择的就是她,一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很无趣,有点瞌睡,但是坚持听了几节下来,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讲的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只要全程跟着她的思路走,都能听的进去。经济法我没有听课,就没有什么可讲的啦。
关于买教材。我是去年第就买了17年的教材,然后,一直全新,到6月份开始准备看书的时候,已经有18年新版的教材了,当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买新的教材。事实证明,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多花了钱,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买新版的书。
关于辅导书,大概普遍都是用轻一及这一个系列吧。一般都是买了教材和轻一。如果只是备考,我觉得买了教材和轻一就够了,最后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买六套题做做。其他的,没必要买太多,毕竟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多。
如果今年就想看看的,可以先买18年的书看下,一般新版的都是4月份左右出,新版教材出了之后,可以只买轻一,不买教材,轻一对每章节的改动,都有提示,一看便知。当然,如果想万无一失,教材还是有必要看一看。很多人大概都跟我一样,不看教材,直接只看轻一,这样不好,我建议还是留有足够的时间,先把教材通读一遍,再开始听课,看轻一。
学习时长匀称分布,战线不宜过长。
我个人也不建议备考的战线拉的过长,除非你可以长此以往,坚持每天学习。关于三门课的分配,我建议一门一门的来,不要三门课同时学,会有点混乱。可以先从实务开始,实务是最难的,多花点时间,把知识点吃透,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学习时长匀称分布,不要今天学8个小时,明天后天都休息,最好是8个小时平均分配。在一段时间内,只学一门课,也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思维架构。学完实务后再学财管,财管的公式比较多,但是也不要太担心,公式都不是很难,只要理解了,都记得住,当然,理解起来也不难。经济法记忆性的知识多,可以放到最后学习。
就今年的考试而言,我考完实务的第一反应是,考的真是不难,但涉及的面广。自从无纸化考试后,每年的考试分两批进行,两批的考点不能重复,于是考卷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了。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觉得这个内容不重要,不会考,就不去学,要尽量复习的全面些。
另外,在备考期间,可以买一个计算器,考试的时候允许携带没有存储功能不带外壳的非立体式计算器,财管需要计算的内容比较多,平时学习时就需要用到计算器,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用习惯了,到考场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考试时电脑上也带有计算器功能,如果你用的习惯也可以。听说有的地方考中级,计算器和笔在考场都有的发,那就最好了。
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最后想强调的是 :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备考,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
祝愿想考的,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会计人员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会计人员的励志故事1:
80后自学会计才女的职场励志奋斗之路
一位80后女子,2000年高中辍学后出来工作,自学会计,现在已是公司财务第二把手!听她自述自己的职场奋斗之路。
自学
10年前,高中肄业的我,如果不是某杂志一篇有关打工博士的文章,我也许还继续着我的流水线的打工生活。于是,又重拾书本,开始了我的自学。
自学比想象的困难多了——时间少,环境差,底子薄。真的有点后悔以前的选择辍学,但没办法,已成定局了,只有迎难而上了。时间是挤出来的,所以只有在每天12小时的流水线之余抽时间学习,舍友们都睡了,灯光影响到他人休息,所以只能到外面的路灯下学习,而且有时候被大家笑话,有时候也想到过放弃,但每次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
高等数学是比较难的,幸好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在得知我重新学习的时候,免费辅导我,现在还是挺感激他的。公共课完了,开始选专业,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选择了会计。
应聘
凭着“既选之,则学之;学习、再学习;坚持、再坚持”——4年,理论虽然还似懂非懂,但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课程,考完了所有的试,拿到了本科文凭。
有了本科文凭,应聘时不是进原来的“劳动力市场”,而是满怀信心的跨进了“人才市场”的大门,但投出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的。总结出来只有两点:
1、没会计证(会计人员的准入资格);
2、没经验。首先是有敲门砖,进去了,才能慢慢的积累经验的,所以必须考本会计证是我首先要做的事了。
当然,应聘还得继续着。……慢慢地,不再选择会计岗位了,只要能接触财务部门,哪怕是打杂的,也做!……也忘了是第几次被拒,终于,一公司(也就是我现在的公司)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是机会垂青有准备之人?但我相信一定是后者,不,应该说是心诚则灵(哈哈,迷信了)。
出纳
理论再好也不如实践一次,当然我的理论也不是很好。毕竟毕业已经2年,都还给老师了。所以,只能恶补了。原出纳只粗粗的交接完一些事就急着走人了,唉!“C姐以前也是老出纳,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她”终于吃了颗安定丸。于是C姐就成了我的师傅,当然C姐可不这个认为,我也能理解,不是说“教会徒儿,饿死师傅”么?唉,只能自己摸索了。
去书店一脑子买了好几本关于出纳的书——《当出纳不求人》《第一次当出纳》《出纳有问必答》……凡是书名有“出纳”二字的几乎一本不落地买了下来。安心看的时候才知道这些书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幸好还是有点帮助的。
幸好出纳工作不难,每天的工作只是货币资金的纳入支出,依据会计做的凭证做现金的纳入支出、银行存款的结算,每天按笔登记好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摘要的简明扼要,增加记入借方、减少记入贷方);还得做好现金盘点工作(就是日清,每天都要盘点库存现金的,多的则要存入银行),结出每日余额;月末做好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然后结账(就是月结)。出纳每月固定发工资,但一般都是转账了,所以能减少工作量。
对于新手来说,银行结算业务(对公)是难了点,但只要多跑几次银行,多跟银行的人沟通,不要不懂装懂,很快就会上手的。
当时还想学会计,所以部门里的杂活(复印、传真、碎纸、端茶倒水、搞卫生……)我都是一人包揽了。当然,也坚持着到了现在,只不过现在做会计没那么多时间,自然就“懒”点了。勤快的人都受到别人的喜欢的。慢慢地,我也可以帮会计们做一点事了。就这样,边做着,边学着。两年后,C姐辞职,主管向老总推荐了我。这下,我终于体味到了“机会垂青有准备之人”一说法。
会计
由于做出纳的时候已经接触了会计,所以会计上手很快。通过5天的培训,终于取得了开票证了。刚歇了没到1星期,又参加了财务软件的培训,这对于我一个刚接触会计的人来说是多么好的机会啊,真的要感谢老天了。
当然,会计工作还刚刚开始……
不知道我还能会计多久,所以,只要我还会计着,我就会继续学习着……来到现在的公司也是偶然,当时会计经验也不足,刚到一个新的公司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一直当别人的“下手”,即“会计助理”,但当时我除了学习别无选择,吃住都在公司,每天晚上都要写当天的工作笔记。也因为这样,四个月后,当公司财务总监、会计辞职后,我一人能扛起财务的重担了,到那时候我的岗位才是“会计”,虽然一直很辛苦,直到有了现在的财务总监。
公司业务不算多,但是个新公司,很多流程、制度还不规范,所以,还得感谢公司给了我一个拟写公司财务规章制度的机会,虽然加班加点不少,但很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与培养,在财务总监没来之后,我已经坦白地说明了自己很多业务都不懂,公司领导没有以这个为理由地调动岗位或者辞退我,反而从外面找会计老师给我培训,虽然请来了一个个都跑掉了(原因可能是公司太偏僻,从公司到市区都得一个小时左右,公交不方便)。财务总监来了之后我才是名正言顺的“主办会计”,分管集团所有公司的账。一年之后,糊里糊涂地被红头文件纳入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了,当时财务总监跟我说的时候我只是“哦”了一声,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在做着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了……
会计人员的励志故事2:
接触注册会计师是在大四下学期,当时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打算,考研的考研,工作的也开始为工作准备,而我还很迷茫,不喜欢自己专业而又无所适从。直到要毕业了,周围有朋友建议去考会计证,虽然有难度,但是在就业以及以后的发展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接触到了会计,认识了注会,经过各种考虑下定决心后便踏上了这条漫漫长路(现在看来这真是一条漫漫长路,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实当时听到朋友说考试有难度的时候,我还是很抵触的,唉,性格如此。刚开始我拿着注会的书看了一段时间,听了一段时间课后发现自己没有一点会计基础就直接看注会的书还真的不行,于是只有改变策略,看基础一点的书,于是便从考从业资格证开始。从考从业资格证到后来的初级职称,其实一路挺顺的,这让我信心大增,对会计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正如当初所想的回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来,此时我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看注会的书已经能够看懂了,从这时起,我真正开始准备注会考试了,当时是2月份,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书,就这样看完了会计和审计(一开始还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地方都要听好多遍可能还是听不懂,实在听不懂的就到网上去问群里的高手们,就这样很辛苦的看完了第一遍),这样算是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了。之前朋友就介绍过东奥,图书和课程都不错,因为一直都不太相信这些东西,看到她那么顺利的通过,我也勉强买来他的会计实务系列研究下,有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还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典题解及过关演练,自己本身不是学这个的,所以压力会很大,其实这一路走来还真得感谢《轻松过关》系列,抓重点,解难点,有套好的辅导教材是很重要的。
我曾经一度以为那些败在50多分门槛上的都是没仔细看书,没好好做题的,CPA的书再厚,知识点再多,只要好好准备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一定没问题的!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事实真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拼命,其中的辛酸只有参加过认真准备过的人才知道。为了这个考试,放弃了多少东西,亏欠了多少人,也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坚持?怎样产毅力?我不禁肃然起敬,我很佩服他们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好几年,我相信就算一直没通过考试,也会有人一直坚持下去,我说过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现在的我因为复习与备考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所以10年的考试就这样搁浅下了,不过,我相信,自己复习了这么久,对于11年,我志在必得!!
会计人员的励志故事3:
考职称是被形式所逼迫的选择,03年报考的初级,因为非典推迟考试,没有珍惜机会,反而把以前学的都忘光了。一直到06年,才知道挂职称还有名额限制,那一年我们一批的过了好几个中级,这时才有危机感。因为是新制度变革的第一年,到元月份参考教材还没下来,思想上学习那根弦始终没绷紧,决算时听同事说报了面授培训班,还觉得不可思议,参考书还没下来怎么学习,原来是老师拿到大纲给她们讲课。人家一门课都学完时,我才跟上报会计班,第一堂课就给我很深的打击,因为没听财管,根本就听不懂老师讲的实际利率。两次学习中间,猛啃资金时间价值,第二次上课总算能跟上班。从此,双休日培训会计,中间有空听闫华红老师的财管,因为是听同事的,笨的也不知道下载,只能利用人家的空闲,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到办公室听课。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听同事的课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被我挤的一点不剩。那段日子每晚坚持到12点,有时甚至到1点,学习得近乎有点疯狂。
07年一次过了中级的三门,感觉并不是很难,难得是要下功夫,要坚持!因为感觉不错,07年又报了注会。我在事业单位上班,拿到中级会计师证已经很满足了,考注会只是报着试试的态度,因为大意失荆州,报了三门,一门都没过。08年改变策略,只报了两门会计和经济法,好在过了一门会计。紧接着09年注会考试改革,变成专业阶段加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也由原来的5门变成6+1门,考试难度加大。这时的我才觉得不能再这么吊儿郎当,得把注会当一回事。考注会和中级还不一样,中级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回报,可是考注会你努力不一定有回报,要想有回报必须加倍努力。我报考了东奥的学习班,喜欢张志凤老师、刘圣妮老师和郭守杰老师讲课的风格,重点突出,思维清晰。对郭老师的口头禅现在记忆犹新:该卡死的一定要卡死,会一点和不会一样的!
注会报考的顺序我采取的是先难后易,08年过会计,09年过的审计和财务管理,10年过的税法和经济法。因为09年我是老考生,过一门财务管理可以抵上新考的财管务理和公司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可想而知,那一年我的压力之大,审计对我来说就像天书,刘老师解释:天书就是天天都要看的书。在报名前我把08年的审计课件听了一遍,第一遍听得头晕、瞌睡,听第二遍时就有点感觉。只要条件允许,我每天早上都在花园念书,把审计书过了遍,至于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两章,念得不下三遍。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感谢东奥的老师外,还要感谢我的婆婆。在我考试期间,帮我带孩子,照顾家里,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今年我要备战综合阶段考试,又报了东奥的学习班,希望2011年是我马拉松的终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