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六要素 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 特征: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由于该定义使得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考试也有很大影响.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辩认分为可辩认资产与不可辩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理如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已陈旧过时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某些予以递延的费用等,尽管他们还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已不是企业的真正资产;企业也有许多资产如专有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由于现行会计模式与技术等原因而未能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5)费用 ①指各种耗费:营业成本(可以对象化)+期间费用(不可以对象化) ② 费用的3个特征 A. 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B .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C .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所以:费用 也是日常活动发生的. 其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而是损失,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营业外支出) 理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具体核算内容参见教材第8章第5节,结合以后学习 (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 ① 一定期间经营成果. ② 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2.会计要素的关系是: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但严格地说,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收入—费用=利润 (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这样的题也提问啊。。。应该直接找课本。。。。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设置帐户为复式记帐打下基础,登记账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成本计算是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经济业务发生前,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设置帐户;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加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用复式记帐法编制记帐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登记账簿;利用成本学的原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一致;根据真实可靠的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六个方面。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性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具体项目产看《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太多,这里列举不了,不好意思。3.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会计等式 英语为:accounting equation。在会计记账过程中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等恒关系。如公司资产减去负债等于股东权益。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