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高分卷

feion1992024-07-25  0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由出纳负责每天记录的账册。总分类账: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总帐科目设立的帐册,如“应收帐款”明细分类账: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建立的明细帐册,如“应收帐款-某客户”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要求帐帐相符。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1、× 一般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2、√3、√4、× 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5、√6、× 分项结转不需进行成本还原7、× 一般用于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包括单步骤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8、√9、×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已经发生/支出,应在1年以内的期间内分期摊销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支出。10、× 分为单步骤和多步骤11、√仅供参考...

5、狭义的费用是指( A )。A、生产耗费 B、制造费用 C、营业费用 D、管理费用6、费用在与收入相配比或者相抵消前可以看成是企业的一种( D )。A、负债 B、资产 C、成本 D、所有者权益9、下列经济业务不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发生变化的有( C )。A、取得长期借款存入银行 B、用银行存款发放工资C、收到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D、用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10、引起本期费用增加的业务有( D )。A、预付保险费 B、以银行存款预付货款 C、预付押金D、支付本月房租11、下列经济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的是( D )。A、以银行存款预付保险费 B、产品生产领用原材料C、以银行存款发放工资 D、收到预付货款存入银行12、企业原有资产20万元,本期用银行存款偿还借款2万元,预付货款3万元,接受捐赠5万元,则期末资产总额为( C )。A、20万元 B、23万元 C、26万元 D、28万元13、3月初企业负债总额为50万元,月中收到客户预付的货款10万元,收回应收货款6万元,结算应付职工工资8万元,期末企业负债总额为( B)。A、64万元 B、68万元 C、62万元 D、66万元14、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50万元,本期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20万元,借入流动资金2万元偿还应付账款,期末负债比期初减少5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15万元,企业期末权益总额为( C )。A、37万元 B、60万元 C、57万元 D、40万元15、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 B )。A、表示企业财务成果的会计要素 B、表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C、表示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D、表示企业现金流量的会计要素2、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C )。A、只能在账户的一方 B、一般在借方C、可能在借方或者贷方 D、一般在贷方3、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期末( D )。A、有贷方余额 B、借贷方都有可能有余额 C、有借方余额D、借贷方均无余额4、利润账户的结构和费用账户的结构( B )。A、完全相同 B、完全相反 C、完全不同 D、基本相同5、采用复式记账法主要是为了( C )。A、提高工作效率 B、便于会计人员的分工协作C、如实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D、便于登记账簿7、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专门用于( B )。A、连续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情况 B、监督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C、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D、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和确定账户名称9、收入账户的正确表述( A )。A、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数和结存数 B、如为贷方余额,应确认为负债C、借方登记收入的增加数 D、如为借方余额,应确认为资产11、投资人和贷款人对企业的要求权称为( C ).A、权益 B、资产 C、所有者权益 D、负债12、设置账户的依据是( D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复式记账原理 D、会计科目13、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 D )。A、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B、在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C、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的登记的方法D、在相互联系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14、借贷记账法下,哪方登记增加哪方登记减少,取决于( A )。A、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账户的性质 B、经济管理的需要C、账户的结构 D、采用的记账方法15、以银行存款缴纳税金的业务,所引起有关账户变化的有( D )。A、资产类账户金额减少 B、负债类账户的金额增加 C、保持资产等于权益的平衡关系 D、资产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的金额同时减少16、在“借:固定资产 1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应付账款 4000”的复式会计分录中,银行存款的对应账户为( C )。A、应付账款 B、固定资产 C、固定资产和应付账款 D、不能确定

A/C/C/D/DB/B/C/B/CD/B/C/B/AC/D/C/A/DD我也忘的差不多了,楼主和1楼的对一下答案吧,我看看基本上差不多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103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