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子商务就业很广泛,如:软件测试工程师、物流、网站运营监控、市场营销、外贸等属于电子商务的范围。
电子商务:“电子”就是sql,vb,C++,网页制作此类的技术活。商务就是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等等的商务理念,把“电子”与“商务”加起来就是这个专业中的课程结构。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营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的价值也逐渐得到广大企业主的认可和重视。在互联网web1.0时代,常用的网络营销有: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即时通讯营销、BBS营销、病毒式营销;但随着互联网发展web2.0时代,网络应用服务不断增多,网络营销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起来。
参考链接:电子商务 百度百科
2009年行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增长1.6 % ;第二产业增加值53.11亿元,增长15 %;第三产业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6 :63.1 :19.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61.7 亿元,增长13.7 % ,占县生产总值的73.3 %,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年末个体工商户5470 户,私营企业639 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0.3 万人。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025万元,比2008年增长10.01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961万元,增长29.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0元。 2005年至2010年,行唐县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完成414.95亿元,年均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20.5:55.2:24.3转变为18.5:61.3:20.2,二产比重上升6.9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14亿元,年均增长15.8%,五年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02亿元,年均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34.14亿元,年均增长18.5%,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行唐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有教道和回教,加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成为儒、释、道俱全的宗教体系。在党的宗教政策推动下,行唐县信教群众达10700余人,占行唐县人口总数的2.5%,分布在15个乡镇251个村。据考,东魏天平、北齐天保年间,行唐县即有佛教活动,现具有出土文物有铭文的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三年。据清县志载,当年 行唐县建有较大规模的寺院54座,各种庙宇数以百计,且多建于唐、宋、元时期,尤以元代为盛,今仍存封崇寺、香莲寺、琉璃庙和阿牟院遗址等佛教建筑,见证了行唐古县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基督教于1916年传入行唐县,并建教堂一座,由中、英、美神职人员任教,主要活动在上碑、南桥、贝村等地。1929年教徒发展到42人,“文化大革命”中教徒受到冲击。通过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于1983年宗教活动转入正常,并于1985年在城南新建基督教堂一所。2005年教徒已发展到9430人,占行唐县信教群众的88%,分布在15个乡镇,有103个聚会点,成为行唐县规模最大的宗教群体。天主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行唐县,并建教堂,1928年教徒发展到332人。日寇侵占行唐后,教堂被毁。新中国成立后,教堂逐渐修复,教徒发展到500余人,但“文化大革命”中被取缔。1980年后恢复活动。有教徒257人,有欢同、上龙门、习村教堂和西瓦仁活动点。 “龙”地文化包括唐尧访贤在箕山、玉皇大帝出上方、朱棣清凉寺镇龙、康熙御封龙兴米、乾隆题诗在箕山等,无不与象征帝王之龙的传说有关。 行唐方言在方言区划上属北方方言中晋语区的张呼片与冀鲁官话石济片的过渡带。行唐方言大致可分为四个(或五个)区域。覆盖行唐县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即从西北山区直到东部平原的绝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行唐的主体方言;东南部即县城以南从北高里向南沿磁河北岸向西延伸一块不算小的地方,使用的则是非常切近新乐口音的方言,如果细化的话,这个“新乐口音区”还可一分为二,即以习村为中心的“只里音区”与以安香为中心的“安香音区”,虽然都近新乐口音,但细听还是有区别的,分为两个语音区亦可;北边是切近曲阳口音的一小片地域,大概也只有团山、孤山、西石邱及再向南的水泉、科头等几个村庄,人们用语言交流时除没有那么频繁而浓重的“儿化”倾向外,语调是与曲阳话大体相似的;还有一个更小的语音区,是翟营乡西部的南霍营,人们使用的是灵寿口音。
你家乡在哪里啊?这都不说,谁知道该怎么给你整啊?
石家庄,旧称“石门”,简称“石”,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为界。194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第一个解放的省会城市;该市区历史文化悠久,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石家庄已经屹立在近代化城市行列。中文名称: 石家庄 外文名称: ShiJiazhuang 别名: 石门 行政区类别: 省辖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6区12县5县级市,46街118镇105乡 政府驻地: 长安区中山东路216号 电话区号: 0311 邮政区码: 050000 地理位置: 河北 面积: 15,848平方公里 人口: 980万(2009年) 方言: 华北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西柏坡,赵州桥,嶂石岩,隆兴寺,天桂山等 机场: 正定国际机场 火车站: 石家庄火车站,石家庄北站 车牌代码: 冀A 代码: 130100 拼音: Shí Jiā Zhuāng Shì 市花: 月季花 市树: 国槐 主要高校: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目录市情概况历史沿革偶然的机遇 历史的选择从乡野小村到城镇的跨越地理环境区域位置地势地貌气候河流行政区划地方特产经济发展交通建设交通通讯石家庄三环主线工程简介对外交流国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事业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事业石家庄中国之最著名景点赵州桥隆兴寺苍岩山西柏坡天桂山嶂石岩驼梁柏林禅寺河北省清河县辛集乡石家庄村石家庄市地理位置市情概况历史沿革 偶然的机遇 历史的选择 从乡野小村到城镇的跨越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地势地貌 气候 河流行政区划地方特产经济发展交通建设 交通通讯 石家庄三环主线工程简介对外交流 国内友好城市 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事业 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事业石家庄中国之最著名景点 赵州桥 隆兴寺 苍岩山 西柏坡 天桂山 嶂石岩 驼梁 柏林禅寺河北省清河县辛集乡石家庄村石家庄市地理位置展开 石家庄远眺编辑本段市情概况 石家庄风景图集(1)(20张)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个大中型城市(哈尔滨1946年由民主联军解放)!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1968年由保定迁入),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 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现辖7个区、12个县、5个县级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7.41万人,其中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 石家庄夜色人口242.78万人(2009)。本籍人口占市区总数的15%。 石家庄市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各类文物景点多达1200余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苍岩山、嶂石岩),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封龙山、天桂山);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省历史文化名县――赵县,国家“千年古县”——赵县、井陉、赞皇和行唐;以及省级旅游度假村4处(蟠龙湖、苍岩山、温塘、嶂石岩),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五岳寨),省级森林公园7处(仙台山、驼梁、南寺掌、赤支、龙州湖、西柏坡等),国家级和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独特的省会地位、繁荣的商贸更为发展商贸会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石家庄开发区石家庄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工商业发达,市场前景广阔,投资环境较为优越,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石家庄依托自身优势,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全国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为早日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市区白佛口文化遗址是目前全市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平原地区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7000年;新乐古代石家庄风景 图集(2)(12张)遗址“伏羲台”证明了6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动于此地;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继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后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 两汉时期,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区一直是制造兵器、铠甲和生产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道教复兴并走向鼎盛的时期,恒、赵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绚丽篇章。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较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迹,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金元时期石家庄建筑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桥楼殿,桥与殿浑然一体,凌空飞架于千丈深涧之间,状如飞虹,设计形式奇巧,建筑雄伟险峻,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美学造诣。在艺术创作领域,著名的有上京毗卢寺壁画。这些壁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此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也非常丰硕。著名数学家、学者李冶在数学天元学术方面的研究,对中国的初等代数起到了奠基作用,标志着13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 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石家庄就是伴随着铁路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25年,这座城市始称石门市(后曾改名为石家庄市)。 石家庄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同年12月26日,更名为石家庄市。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93年6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给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石家庄以其环京津、环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石家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成了三横、六纵、二环、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网络格局,一在批造型别致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生活小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石家庄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民心河”像玉带一样环城绕市,沿河20多个公园,像朵朵鲜花把这座城市装点的无比美丽。偶然的机遇 历史的选择 石家庄成了中国惟一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大城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 环渤海湾经济区,距北京283公里。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朝初年原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卢汉(京汉铁路)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铁路动工兴建,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历史的事变如万花筒,让世人应接不暇。由于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而由此带来了一个区域在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正太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伴随铁路线的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逐渐东移,石家庄的商业、服务业日渐繁荣,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成为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从乡野小村到城镇的跨越 这一决策的实施,导致了石家庄交通地位的变化,也成为新城市崛起的先导因素。光绪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使石家庄村东一举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在当时公路交通十分落后的背景,铁路交通在物资集散、商品流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庄铁路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使石家庄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开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这一时期 石家庄市广安大街街景,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但是,由于石家庄村及周围工商业人口还不足一万,所以,获鹿县决定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使这个新市镇的人口达33077人。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个字,称为“石门市”。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指令第12713号,批准“将直隶省石家庄、休门(qiu men)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从当时民国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乱,与小城镇、市镇有许多类似之处,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种标准概念,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划。所以,这时的“石门市”,与“获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实行市自治制的城镇一样,不过是一种小城镇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国开始将“市”作为一种行政建制。南京民国政府颁发了《普通市组织法大纲》和《特别市组织法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和特别市的条件,开创了中国市级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隶省实施“市自治制”的11个所谓的“市”,显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条件,所以一律取消。虽然石门设市未成,但并未阻挡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到1930年,石门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000多人。1933年7月,石门总工商户约230余家(包括银行,钱庄、工商企业)。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电信、邮政事业也不断发展。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商业,石门的社会管理机关也不断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门地方法院,石门地方检察院、石门特种公安局;税务方面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等。与此同时,驻石门的军队、宪兵及各类行政机关、军政、商税各界官员、随员不断扩充,人口不断增长,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从当时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地位来看,石家庄已经取代了获鹿城作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的地位,并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为这一地区内交通、邮政、通讯中心。 石家庄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他们十分看重石门的交通地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门培植成他们长期侵占华北的军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的军事地位。另一方面在这里扶植傀儡政权,1938年1月15日扶植设立了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枢,正大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 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