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统一为“账”了,会计角度俩者没什么区别。字面上看帐比较倾向于“长度”,账比较倾向于“钱”。
本人认为“帐”一般是指用来作为会计记录的有实物形态的如:帐簿、帐页、帐册。这是因为帐簿的封面过去一般是用布做的。 “账”一般是指因钱、财、物的运动发生的如“欠账”、“往来账项”、对账等。
1、“帐”一般是指用来作为会计记录的有实物形态的如:帐簿、帐页、帐册。这是因为帐簿的封面过去一般是用布做的。2、“账”一般是指因钱、财、物的运动发生的如“欠账”、“往来账项”、对账等。“帐“字的内在涵义引申到对社会经济的核算方面,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后汉书》记载的是东汉时期的事情,东汉以后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也许这种起源还可以前溯。南北朝时期,“帐”字已经运用到了会计、统计核算方面。发展到唐代,“帐“字的意义又进一步向纵深扩展了。除了表示具体的会计、统计事项,为一笔又一笔经济收支事项的总称外,还单独或者同“簿”结合在一起来表示一种会计方法的名称“簿帐”、“帐”、“簿帐”、“帐簿”将以往杂乱的称谓统一起来并沿用至今。到了明代,“帐”字的涵义已经延伸到了会计核算中的许多方面。如赊欠财物的叫“赊帐”,将盈利的分配称为“分帐”,将药物的赊欠称为“药帐”,将生丝的赊欠称为“丝帐”,将往来客户的欠款称为“客帐”,类似于现在序时日记帐的“流水帐”,年底算总帐称“算红帐”等等,在帐簿的设置上,还设立了三帐,即“草帐”、“流水帐”、和“总清帐”,相当于现在的总帐和分类帐。其中的“流水帐”又名“日流”、“细流”、“流水总登”、“日积月累”、“堆金积玉”、“铁板流水”等等,设置会计流水帐的主人们希望他们的金钱像三江五湖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而来。同时,“帐”不仅广泛应用到会计核算方面,还引伸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谁要你管这“闲帐“,这人好“混帐“,一个事项了结了叫“了帐“等等。“帐”一般是指用来作为会计记录的有实物形态的如:帐簿、帐页、帐册。这是因为帐簿的封面过去一般是用布做的。“账”一般是指因钱、财、物的运动发生的如“欠账”、“往来账项”、对账等。
在电算化会计工作中,几乎所有的由计算机生成的会计档案都应当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进行输出设计。例如各类帐本和记帐凭证等。通常,这些档案的打印输出处理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非套打方式------根据会计软件生成的应输出的档案,打印时,既打印应当输出的数据,也将帐本上印刷的格线打印出来。这种方式适用于在无痕迹的白纸上打印输出会计档案。第二种:套打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会计软件的生产商必须在生产会计软件的同时,配套生产既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又满足该种会计软件输出要求的印有格线、格式固定的空白帐证和报表。电算会计在打印输出会计档案时,只套用现有格式打印应当输出的数据,并不将帐本上印刷的格线打印出来。这样,提高了打印输出效率,降低了打印机损耗,节约了打印成本。目前,一些较成熟的会计软件同时提供了套打和非套打两种会计档案打印输出方式,例如用友软件等。当然,这组概念也可以用于非会计软件的其他软件设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