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如下所示: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实现时间的确定
出口货物的销售实现时间,不论是何种运输方式(海、陆、空、邮),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
2、外贸公司出口退税(增值税)核算
外贸公司出口货物必须单独设账核算购进金额和进项金额,如购进货物当时不能确定用于出口或内销,一律记入出口库存账,内销时从出口库存账转入内销库存账。
(1)购进出口货物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出口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货物出口后,根据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率,计算征退税差额及应收出口退税额是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主营业务成本(征退税差额)
应收出口退税
贷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移)
——应付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出口退税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方:应收出口退税
3、外贸公司出口退税(消费税)的核算
对外贸易公司自行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应当在应税消费品申报出口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
(1)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可以登记为: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信用:主要业务成本
(2)会计分录可以以下列方式记帐:
借:银行存款
贷项: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进口是出口:出口退税是指已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
1994年1月1日开始的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对增值税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征税,税务机关返回商品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的税收负担,使出口商品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产品出口时,税务机关按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出口商品退税。
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税收负担,如果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税也会减少更多的退款问题,因此有一个计算出口货物应退税速度——出口退税税率。
扩展资料:
实施出口退税有两种方式:
1、外贸企业对出口货物实行免征退税措施,即对出口货物的销售免征增值税,出口货物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予以退税;
2、生产企业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施豁免,信贷,退税措施,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的联系,出口原材料的购进货物,包装和其他包含增值税允许抵消应纳税额的国内销售,不能完全抵消部分给予退税。
出口退税实行计划管理。财政部每年在中央预算中安排出口退税计划,由国家税务总局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允许超额计划退税,当年的计划下一年度不得结转使用。
对出口企业的退税实行计算机电子管理。“港口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自2003年起通过计算机应用、审批,投入使用。出口退税单证,如报关单、外汇核销单证等,均与签发单证的政府机构的信息进行核对,保证了申报单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进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出口退税的财务处理和会计分录如下: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2)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相关会计处理为: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4)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1、若应纳税额为零或正数时,即:没有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全部作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相关会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借: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 (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相关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由此可见,“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额*退税率)。而出口货物实际执行的“超低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被计入了“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如果将该部分数额与“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数额相加,其实也就是内销情况下,应当交纳的销项税额。在内销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应由购买方支付,但由于出口实行免税政策,购买方免于向销售方支付增值税款(这就是免税的结果),对此,国家以“出口退税”的办法进行补偿。在这个意义上讲,出口退税就相当于销项税,其目的就是用于进项税的抵扣,抵扣有余的部分则给予退还。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看完本文相信大家能够基本的掌握出口退税的财务处理和会计分录了,希望大家能够办在本文学到的运用到学习、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去!编辑推荐>>2018初级会计金牌vip班 全网最高性价比 96%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