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招聘中级会计师,一般是担任哪些岗位呢?首先,财务部内岗位和证书并不是直接对应关系。就我们公司来说,考过中级职称的员工里,既有主管、经理等管理层财务人,也有会计和出纳。你明白了吧,这张证书并不等于更高职位的offer。但是,从招聘的角度说,我们会对一些岗位提出“持有中级会计职称”这个要求,比如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三个岗位的应聘者如果没有中级职称,是根本进不了面试环节的。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呢,一方面这是个法律问题:根据《会计法》,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只有持有中级职称或其他更高级别证书的财务人,才有胜任这些岗位的专业能力。当然,我们也会在非管理层会计岗位的招聘要求中注明:具有中级会计职称者优先。2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是必须要有中级职称的。可以给我们介绍下这些岗位的职责和薪资范围吗?按照职位由低到高的顺序介绍一下。总账会计需要负责财务部的全盘会计套账。这个岗位的任职前提是熟悉所有会计业务的核算与复核工作,也就是具备费用会计、结算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与存货会计这些岗位所需的能力。总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编制总账、出具财务报表。会计主管是财务部中会计核算团队的主管,有的公司也把它叫做财务主管。其主要职责是根据财务制度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各项财务会计工作,也要编制资金筹集与使用计划,提出财务报告。财务经理是仅次于财务总监的管理者。该岗位的职责包括:负责财务部的日常管理、制定并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与流程;编制并组织实施财务预算报告、管理资金与资产。薪资当然等价于岗位工作量以及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在我们公司,我们针对这三个岗位给出的薪资范围是:总账会计6000-8000,会计主管8000-10000,财务经理10000-15000。当然,不同的城市和行业,还有企业的性质与规模都会影响薪资范围。据我了解,《会计法》规定: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不过这些企业中的总会计师的职责与我所说的会计主管无差。3怎么在薪资范围中确定求职者的最终工资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确定求职者的能力符合这一岗位。我们会从工作经验、专业证书和学历三个纬度考查求职者的专业能力,从抗压、应变、沟通、执行、宏观思维五个方面考查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接下来,我们还要看求职者的职业需求和职业规划与这一岗位是否适配。在双方都“看对眼”的情况下,就要考虑你提的这个问题了。我们会根据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判断他的“市场价值”,刚刚提到的考核因素中的闪光点就会成为薪资的加分项,比如说:考过了CPA,从名校或知名财经院校毕业,有一定的大型项目负责经历等等。毕竟,薪资配得上将产生的价值,才能保证候选人长久地为公司服务。不过,确定offer上的薪资并不是我们HR单方决定的结果,它需要经历我们和候选人之间的博弈。4专业能力里面证书和学历都是有相关证明材料的,想知道HR会怎么考查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呢?听很多人说过“会计越老越吃香”,你说的经验,就是指年限吗?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这就是许多会计人都有的错误认知了。就我面试过的数百位会计人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求职者的工作年限与工作经验是不匹配的。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会计人的工作经验完全“对不起”他的工作年限,小部分会计人可以做到两者基本相等,而经验超过年限的会计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对比是:有一天下午先后面试了一位工作一年的小会计和一位工作三年的老会计。小会计的目标职位是预算会计,老会计的求职意向是总账会计。可面试中我发现,小会计虽然只工作了一年,却已在前个岗位上负责了相当多的会计业务,也经手过不少大大小小的项目,还非常熟悉规范的财务操作;老会计虽然工作了三年,却一直在做简单的结算工作。两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小会计用一年时间收获了两年工作经验,而老会计用三年时间攒下了半年经验。结果和你想的一样:我们要了那位小会计,也满足了他提出的薪资要求。当然,现在他已经升职成总账会计了。特别想提醒会计人的就是,熬经验绝不是熬年限。在招聘这些职位较高的会计人时,我们实际上是希望找到能够为公司解决问题的“老会计”。对,不是“老”就够了。财务部是公司里重要的战略部门,HR对于其管理人员的招聘一定会慎之又慎,所以希望用高薪吸引来能够担此重任的会计人才。当然,我们开出高薪,也是希望人才的经验能够为公司所用,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5在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怎么决定最终人选呢?或者说,候选人的哪些表现会让你们确定非他不可呢?这种情况其实是因公司而异的,我们公司更喜欢这两种人。第一种,是有目标、有理想,并且已经制定了规划,而且已根据规划迈出步伐的人。也就是职业规划清晰的人——我们希望他们来应聘这份工作,不仅是为了薪酬,也为了自我实现。第二种,是谦卑的人,这样的人有责任心、有韧性,能够较快地成长。往往他们在工作中也表现得更为努力。这些也都是财务工作者必需的品质。以上就是和某HR的全部对话啦,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get到中级会计师薪资的真相。总结了一下:最终决定中级会计师薪资的,还是能力。在考取中级职称的基础上,小伙伴们还要将知识运用进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升职加薪、赢取高富帅、出任CFO噢~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公式繁多,下面我为你总结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里的公式,欢迎查看。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3、试行数量折扣时,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4、允许缺货的经济进货批量
=√2×(存货需要量×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储存+缺货)/缺货成本〕(开平方)
85、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进货批量×〔(储存/(储存+缺货)
允许缺货:经济量Q×缺货在下;平均量储存在上
86、再订货点=每天消耗原始材料数量(原始材料使用率)×在途时间
87、订货提前期=预期交货期内原材料使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88、保险储备量=1/2×(最大耗用×最长提前期-正常量×正常提前期)
89、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保险储备量
90、对外筹资需要量=〔(随收入变动的资产-随收入变动的负债)/本期收入〕×收入增加值-自留资金
91、资金习性函数y=a+bx
92、高低点法:
b=(最高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低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高收入-最低收入)93、回归直线法:结合P179页例题中的表格和数字来记忆
a=(∑x2∑y-∑x∑xy)/[n∑x2-(∑x)2]
b=(n∑xy-∑x2∑y)/[n∑x2-(∑x)2]――注意,a、b的分子一样
=(∑y-na)/∑x
普通股筹资:
94、规定股利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
95、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增长率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97、无风险+风险溢价法K=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留存收益筹资:无筹资费率
98、股利固定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
99、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增长率
负债筹资:有低税效应
100、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01、融资租赁:后付租金用年资本回收额公式,先付租金用即付年金现值公式
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的应收账款
121、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收现率+前期剩余应收
121、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余额+含税销售收入合计-经营期现金收入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二生产预算的编制公式:
122、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日常业务预算之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公式:
123、某产品耗用某直接材料需用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已知)×预计产量
124、某材料直接采购量=123预计需用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125、某材料采购成本=该材料单价×124预计采购量
126、预计采购金额=125采购成本+进项税额
127、采购现金支出=某期预计采购金额×付现率+前期剩余应付
128、预算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余额+预计采购金额合计-预计采购支出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四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公式:
129、应交税金及附加=130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130、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注: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日常业务预算之五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公式:
131、某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已知)×产量
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单位工时工资率(已知)×131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计提标准(已知)
134、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
135、直接人工成本现金支出=直接工资总额+其他直接费用总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六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已知)/ Σ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7、变动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131直接人工工时
138、固定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固定性制造费用-年折旧费
139、制造费用现金支出=137变动性制造费用+138固定性制造费用
日常业务预算之七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公式:
140、单位生产成本=141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4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平均采购单价×平均单位耗用材料数量
14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平均单位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4、直接材料成本=全部直接材料成本+耗用直接人工成本+耗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145、耗用某直接材料成本=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产量
146、产品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
147、产品销售成本=146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九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8、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预计销售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十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9、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年折旧-年摊销
现金预算公式:
150、可运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121经营现金收入
151、经营现金支出=144直接材料+135直接人工+139制造费用+148销售费用+149管理费用+129税金及附加+预交所得税+预分股利
152、现金支出合计=151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是在今年的九月份,中级会计职称的就业前景号码?薪资待遇怎么样?今天学姐就告诉你,中级会计师到底有多香!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中级会计师薪资待遇
根据地区、企业类型、岗位性质不同而相应变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会计主管岗位一般可以达到10k水平;二三线城市大致6-8K;总体来说,中级会计职称是财务行业的“中坚力量”,想要达到更高薪资水平,还需继续学习,争取早日拿下注册会计师证书。
预算主管,预计薪资8k-10k。财务经理,预计薪资15k。财务主管,预计薪资10k-15k。资金主管,预计薪资8k-15k。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中级会计师各岗位年薪对比
1.财务经理,预计薪资15k。预计年薪:18万财务经理负责组织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和内控制度,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准备月度经营分析报告,完善现金流管理,为公司重大投融资等经营活动提供财务决策支持。
2.预算主管,预计薪资8k-10k。预计年薪:约10万到-12万现在企业不再仅仅是需要一个能做账的会计,更多的企业希望自己的会计人员能够协助公司进行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工作,因此预算主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资金主管,平均薪资8k-15k。预计年薪:10万-18万现代企业为了能更好的管控的每一个层面,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精细化划分。
4.财务主管,平均薪资10k-15k。预计年薪:12万-18万左右财务主管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主管单位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
中级会计师月薪因岗位差异而有所不同:总账会计一个月收入大概在6000-8000;会计主管一个月收入大概在8000-10000;财务经理一个月收入大概在10000-15000。
中级会计师的待遇怎么样
1、居住证增加50积分
对于在广州地区发展的会计非本地户口人士,持有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可为持证人增加50分的居住证积分,大大提升了广州落户的机会。
2、享受房改优惠
考生在取得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后,在职场岗位上除了能够涨薪外,以后在退休的时候也会比其它会计人士要高。由于持有中级证书人士工资高,所缴纳社保的金额也会增高,自然在退休时候所获得的养老金也会增多。另外,获得中级会计证书人士还可享受100平方米的房改政策,可见这些福利待遇是非常诱人。
3、技能补贴
根据济南市社会保险发布的最新官方消息,2018年1月1日后取得中级会计师证书的,可以申请领取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3中级会计师就业前景如何
一般来说考取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后可以去企业事业单位,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的工作。而且近日发布的“会计改革十三五纲要”也提出在2020年希望持有中级会计职称证书的人才达到200万,而今年的大概有85万左右的考生参加考试,但弃考率高达50%,由此可见现阶段为止,持有中级会计职称证书的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
会计人也处在转型的岔路口,有能力有实力的会计人肯定能在转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现在已经取得证书的会计人已经大部分已经升职成为财务经理甚至CFO,可以说这条道路还是比较广阔的,只要你肯干,愿意付出,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