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借方和贷方是会计借贷记账法中的记账符合,与实际的借贷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从每一笔会计分录来看都是借贷相等的情况。
借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
区别:
1、资产类帐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3、费用类帐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无余额4、收入类帐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无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方
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表示各个科目的发生额。表示科目金额的增加或减少。余额在借贷方表示本科目的余额。比如银行存款科目,本期增加额,登记在借方,本期支出额登记在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即借方余额,表示银行存款可以动用的资金额。
应该问一个科目在借方代表什么,在贷方代表什么,不是放在借方或贷方就不变 了。如:资产类科目,放借方为增加,放贷方为减少
会计科目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的借方代表增加,贷方代表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代表对应科目的借方金额。负债类、收入类、权益类贷方表示增加,借方代表减少,余额一般表示对应会计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扩展资料:借方和贷方是财会科目中记账的标志,用借方和贷方更能直观反映账户的资金流动与使用情况。其中借方一般在账户左边,贷方则在右边;同时一方的减少意味着另一方数额会相应增加,至于是借方还是贷方的增减,则依照账户性质和交易内容决定。会计科目表中的明细科目:会计科目表,是指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管理需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并构成的集合。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会计科目表总共有六大类,分别是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借方和贷方对应的会计科目:在会计科目表中,借贷双方都有相对应的明细科目,便于操作和记录。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对于借方,包括公司收到的有价固定资产和现金;对于贷方,包括公司本身的固定资产和现金。简而言之,公司的经营账本上,贷方表示支出,借方表示收入。会计活动中的常用等式:第一:Δ资产+费用+损失=Δ负债+Δ其他权益+收入+利得。这一公式表示,等式左边资产费用借增贷减,右边负债权益收入贷增借减;第二:期末的资产+本期的费用=期初的负债+期初的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这一公式表示,左边记借方,右边记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