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科目真题

feion1992024-07-24  1

第一题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渐变工具的使用。难点: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够区分按住和弹起Alt的时间。第二题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这节课你用了哪几种?【参考答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陶冶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本节课当中我用了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分析出对比两幅图片的不同,想不想制作一个相同效果的图片。进而引出本节任务,而完成任务过程中把仿制图章工具和渐变工具进行学习,也运用到了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使用和总结,能够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题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考答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我认为,把学生作为主体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设计,能够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我在课堂中这样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抑制了人的思维和智力,压抑了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提供材料,用一系列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学习,自主探究,使其亲历过程,把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才会最深刻。对于抽象的问题,用体验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去感悟是最好不过了。学生只有通过深刻的体会才能理解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活动情境,让学生去体验,体验活动进入了思考阶段,学生主动地对各种现象进行了猜想,这时,学生会为自己的推想正确而欢呼雀跃。这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多次经历“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第四题在制作渐变色时使用了哪些工具,操作的要领是什么?【参考答案】使用了魔术棒工具,渐变工具。要领是要先选择渐变工具,再选择选区,而前景色和背景色确定之后,鼠标的顺序要相应的改变,如前景色是蓝色,背景色是白色,那么想让蓝色在上,就要鼠标从上到下开始滑动。第五题请举例常见的选定区域工具,并说明其适用范围。【参考答案】选择工具、魔术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工具适合规则图形,魔术棒可以一下子选择相近像素的区域,选择区域的形状自己不可控。而磁性套索工具可以自己定义选择区域边缘,让其自动选取时还有精确选定边缘的好处。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D.《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2.2016年12月21日,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推出“实景红包”,如图1所示。用户在发、抢红包时,需要同时满足地理位置定位和实景扫描两个条件,相比既有的红包形式,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个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属于( )。

图1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增强现实技术 D.语音识别技术

3.通过某电子地图软件查询到的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乘102路转320路的行驶里程最短

B.起止地址是从清华大学西门到北京南站

C.乘坐地铁4号线大兴线所用时间最短

D.北京南站到清华大学西门最近的距离是20.5公里

4.在我文档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使用“分节符”在同一文档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页眉或页脚。图3是Word 2010中部分选项卡截图,设置“分节符”应该使用( )选项卡。

图3

A.开始 B.插入

C.页面布局 D.视图

5.下列有线介质中,用于计算机网络且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是( )。

6.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9月19日电,中国农业银行宣布全面推广ATM“刷脸取款”,其界面如图4所示。客户只需要点击“刷脸取款”,ATM机会进行人脸识别,客户按照ATM取款机语音提示操作,大约20秒的时间,就成功实现取款。该功能主要运用了( )。

图4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模式识别技术

7.缺

8.李老师利用某软件录制微课声音过程中,轻咳了一下,其音频形如图7所示。据此推断,“轻咳”声的位置在( )。

图7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统计某月份商品平均价格的计算方法如图8所示。将E2单元格的公式移动到E3单元格,则E3单元格的公式是( )。

图8

A.AVERAGE(B2:D2) B.=AVERAGE(B2:D2)

C.AVERAGE(C2:D2) D.=AVERAGE(B3:D3)

10.某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若运行时分别输入5,1,-2,则运行结果是( )。

图9

A.-1 B.2

C.4 D.5

11.若在无符号二进制整数1010后面加上3个0,形成一个新的二进制整数1010000,则新数值是原来数值的( )。

A.8倍 B.16倍

C100倍 D.1000倍

12.有一个“movie.mp4”视频文件,其帧宽度是640像素,帧高度是480像素。图10所示是一段HTML5代码,在支持HTML5的浏览器中浏览该段代码,显示的视频内容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

A.宽320像素,高240像素

B.宽320像素,高320像素

C.宽320像素,高480像素

D.宽640像素,高480像素

13.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

A.菱形 B.矩形

C.椭圆形 D.三角形

14-15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在图13所示的三组接口插头中,哪一组是USB Type-C接口?USB Type-C接口有什么特点?

17.看流程图写程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7),C(-2,5)。根据坐标写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程序。

18.李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小组评价环节,由各小组出一位同学展示本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请简要回答小组评价环节的优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下面是姜老师在教学《枚举算法》一课时的片段。

片段一:

姜老师:老师曾经给Word文档设置了一个由5位数字组成的密码,但我只记得其中3位,中间两位不记得了,就像这样(大屏幕出示“25□□1”)。今天,就请大家帮我找回密码。

随后,大屏幕出示:

姜老师:如果密码程序允许我们有无限次尝试密码的机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从25001开始依次常识可能的密码值?25001,然后是25011,25012……将中间缺失的数值看作一个变量,如果密码值是n,那么n-25001+j*10,变量j从00到99依次变化,每变化一次就判断一下是否符合这两个条件,符合条件的就是我们要找的密码,这就是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大屏幕出示:总结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片段二:

姜老师:现在问题就转换为求n的值。n应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根据我们之前学的除余运算,我们知道第一个条件是n mod 17 = 1 or n mod 53 = 0,另一个条件呢?怎么表达?大家先看下这个问题(大屏幕出示题目)

姜老师:联想这个题目中的表达式,判断n是否是完全平方数的条件表达式应该怎么写?注意观察int求整函数的应用。

在姜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逐渐写出了判断n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的判断条件。

问题:

(1)片段一种姜老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结合片段一种姜老师的做法,分析姜老师应该如何总结枚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请分析片段二中姜老师设计这道单选题的意图。

20.缺

四、教学设计题(35分)

21.《初识IP地址》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IP地址概念、格式以及分类,能够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的最大主机数,知道IP地址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李老师为本课创建《初识IP地址》微信公众号,主要包括“掌上学习”“课堂测试”“拓展资料”三个子菜单,“掌上学习”功能包括IP地址概念文字材料;②IP地址格式讲解视频;③IP地址分类的图文解析;④IP地址管理的视频。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

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图17,请帮助李老师为“课堂测试”中三类题型各编一道测试题,要求每道测试题针对不同知识点。

(2)根据图18中给出的4个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

教师资格《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 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 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 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 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 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 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及教学方法。(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9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