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将在36天后开始正式考试,各位考生目前对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科目的知识点内容掌握的如何呢?下面就快和我一起来看看2022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知识点内容吧!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还是存在质的不同。初中生思维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的抽象符号推导,
儿童思维的发展
3岁以前 直观动作思维
3-10岁 具体形象思维
10-15岁 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经验型。
15-18岁 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理论型。
【真题】 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那就是人到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水平。此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力能量不会有显著增长。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总体而言,个体的智力因素中,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顶峰。而知觉发展较早,12岁左右达到高峰,而不同个体智力发展的速度和达到顶峰的时间也存在巨大差异,有早慧型,有晚熟型。
4.共同特点
(1)知觉,记忆,思维,智力。达到顶峰先后顺序,知觉,记忆,思维,智力。
(2)中学生共同特点:目的性,意义性,抽象性,黄金时代,但是还有不足,没有辩证性,比较容易散乱等。
【真题】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参考解析:
(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如有人智力超常,有人智力不足
(2) 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或结构.上的差异。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论述的,有人在空间智力方面表现优异,有人在音乐智力方面表现优异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如有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4) 能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教师资格证中最让人头疼的科目就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内容多且难度大,下面汇总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备考。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等。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2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6、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7、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30、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33、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考教资买比较好的资料如下:
《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就可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买《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本就可以了;考中学教师资格证:买《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这三这书,《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要选择相对应的报考科目。
一、教资考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幼儿园)》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小学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小学)》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个科目。
1、《综合素质》主要考查教育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等。
2、《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学前阶段的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评价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小学阶段的教育原理、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