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获取方式:
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实际练习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和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情感陶冶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2.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品德评价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为:君子们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体现的德育方法是自我修养法,即要教育学生自我反省,自我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品行。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个人修养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4.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群体约定的具体操作程序:(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群体约定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5.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实际锻炼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张林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原则: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老师充分肯定了张林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的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材料中的老师针对王林爱上网的特点加以引导,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3)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的老师充分肯定了张林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鼓励王林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等,都体现了老师将学生向积极方面引导的倾向性。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感来启发、引导学生,以影响其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材料中的老师与王林交谈,对王林进行说服引导。(2)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指的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材料中的老师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组长,在实际锻炼中帮助王林成长。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练习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
【导读】虽然高中政治的有些内容我们可能云里雾里,但是通过一些考试的固定套路,我们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作答的,毕竟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大学政治都是学过的,但是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入手,把握考试的要点,下面就来看看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时带几种实物进教室,如:香蕉;手机用于播放音乐;药品青霉素、土霉素等。
引导学生说—说这四组图片中物品的用途与价值是什么?并分析四种物品具体价值的共性。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水果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可以用于交换,有经济价值;音乐有满足人们艺术需要的属性,有艺术价值;药品具有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属性,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分析其共性,可以看到,物质现象或精神现象的某种属性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就有价值,价值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继而导入到本节课《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价值观的含义
活动一:想一想
教师作一个假设:现在开始下一个小时的大雨,下雨有无价值?请你判断。
提示:同学甲:下雨没有价值。它浇湿了运动场,今天下午学校足球队的比赛泡汤了。
同学乙:下雨有价值。它滋润了大地,帮我给昨天刚栽下的小树浇了水。
教师在此基础上提问:以上同学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下雨有无价值?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发?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每个人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下雨的价值,符合需要的则有价值,不符合需要的就无价值。这给我们直接的启示是:在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利用事物,并形成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观念,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活动二:材料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第59届联大法律委员会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宣言》政治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中国投了反对票。
问题:中国为什么投反对票?
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后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中国之所以对宣言投反对票,是因为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宣言提到的禁止可能会被误解为也涵盖治疗性克隆研究,这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中国代表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并将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这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即指导人们认识什么、改造什么或不认识什么、不改造什么。
3、价值观是人生重要的导向。
活动三:故事析理
多媒体展示下列故事:
故事: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有一天,他们结伴在大街上行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年青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很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财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讨论完了派代表分享观点。
教师总结: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人们的行为和做法就不相同,当然结局也不相同,这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当年砍树人如今植树人》
材料二:近年来,在共同价值观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等最美群体,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髙,激发了全社会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
根据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学生思考回答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对事物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过程中指向就不同,行为和结果就不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学习了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一共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3、价值观是人生重要的导向。
作业:想一想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具体的答题思路以上也进行了汇总,希望大家参照以上作答思路进行训练,更多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请持续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