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资考试越来越热门,很多人在备考的时,遇到的难题就是无法判断应该花多长时间去准备,在我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只需要花2到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效果,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首先,快速粗略的过几通书,先去看下考试大纲,基本了解考察内容,花3到5天把书过一遍,不用深刻记忆,了解大概知识框架和内容,让自己有相应的印象就好。
举个例子,我本人看的是别人整理的学习笔记,只是大概过一遍内容,两科一共70多页,一科花费1-2个小时,分成两天就能看完。了解接触后,我们要自己加深学习,制定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
刷题加核对,主要做真题卷跟模拟卷,前期刷题遇到思考过后还是不会的题,不要过于纠结先随便选一个,后面核对答案的时候看错题解析,利用关键词灵活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这里有个小技巧,我做卷子有划关键词的习惯,每道错题的知识点我都会把他们拆分成几个关键词,先读几遍再闭眼默念出一遍,大概就会有记忆了。一开始,做题可以慢,主要目的是从题中把知识点吃透,之后我们要开始逐渐提升做题速度,以正式的考试时间为标准,模拟实战锻炼自己。
从错题中记忆错漏的知识点,看答题解析的时候结合题目材料,尝试理解知识点的概念,联想式去记忆不仅更高效,而且趣味性的学习真的会轻松一点,也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同时,我们要学会从题目里面去找规律,做真题的时候回想一下哪些知识点考的频繁,可以着重记忆,把答案解析中的答题模版划一下,记下来,所有真题做完之后总结规律概率,总结和查缺补漏相结合,那么,相信在考试中,一定可以得心应手。
最后,我们最重要是要坚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收获!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整理复习笔记是将书本上纷繁复杂的知识点精简化,把厚厚的一本书向薄薄几页纸转化,可以将重点知识给提炼出来,可以将书本上容易弄混淆的概念或者记不清楚的内容形成有特色的记忆方法。
只要能提升自己记忆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把书本上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做笔记时,可以将重点用红色笔记下来。侧重点、或者自己的混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记下来,色彩鲜明,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所标注的内容,这样更方便记忆和理解。
有了完善的复习笔记,就应该时常拿出来看看,温故而知新,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整理复习笔记的过程,会迅速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是自己用心整理的,印象会是格外深刻。
复习笔记可以成为自己复习阶段或者是考试前夕加强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脑海中别具特色的知识网,形成思考的动力,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终极冲刺系列十天通过教师资格证必看的资料包括如下:
这篇文章真的是小编呕心沥血整理的10天内通过教资的干货笔记!保证能节省大家90%的精力去寻找其他资料的时间!适合零基础小白、也适合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备考选手!总之,收藏去认真看就完事儿了!
对零基础小白、还没有开始复习的选手的建议:
在这10天之内猛攻一科!争取通过一科!就算不能全部通过,通过一科也是极好的啊,为下一次减轻负担,再者报名费也不便宜,不能浪费了啊!至于猛攻哪科?可以是科目一《综合素质》也可以是科目三《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太建议科目二,为什么。
科目二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真的太多了,如果是零基础的话,光是看书学习,估计都要花个十天八天;所以建议选择考点比较固定,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东西不是那么多少的科目一或者如果你是相关专业,那么也可以选择科目三,毕竟有一定的基础,10天复习应该是来得及的。
十天内你应该做什么?
1、稳住心态!!这是保证良好复习状态的基础!!!就算你看到这篇回答的时候仍然还没开始备考,你也需要稳住心态,告诉自己:“我能过!!!”“能过一科是一科!不能躺平自我放弃!”
2、注意方法策略。现在距离教师资格证考试仅剩十天,一定要学会取舍,什么某公大红本之类的厚厚的资料书就不要再费事去看了!!!直接上重点啊!!!!考啥就背啥!!!。
1、教师职业理念。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教育法律法规。
4、文化素养。
其实文化素养算是比较难备考的一个模块了,文化素养要记得知识点有很多,没办法做到把古今中外的几千年的知识全部记住,所以建议先整体看书然后再反复刷题的方式来备考高频考点,也就是历史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这三部分。
5、基本能力核心考点1真假推理。
方法1:代入法将选项带入题干信息进行验证,得到正确答案。方法2:找矛盾题干信息出现两句矛盾话语,可确定其中必有一真或一假。
核心考点2分析推理。
方法1:排除法找到题干中的确定信息,并根据确定信息排出选项。方法2:最大信息寻找题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根据高频关键词确定信息,做出选择。
核心考点3翻译推理。
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2、必然与可能推理否前或者肯后都不能得到任何必然的结论。但是,能够得出可能的结论。3、递推推理由AàB,B à C,可得到A à C,也可得到-C à -A。
阅读能力部分#阅读就和我们中学语文试卷里的阅读题类似,但一般会比那些简单,答案都在原文里面,最低都能得个4-5分。
写作#这一部分就是让我们写一篇作文,分值为50,足足占了整张试卷的1/3,我们想不重视都难呀!许多小伙伴反映作文不知道咋写,再告诉大家怎么写之前,想先带领大家从认知误区里走出来。下边我会谈到大家的一些疑问,顺便帮大家解决:
问:教资笔试中的作文是不是必须写教育主题的呢?答:NO!考试可以看具体题目进行立意,不一定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在教育主题下。问:我作文分低,是因为跑题么?答:是,但不仅仅是。因为错别字较多、口语化严重或者逻辑混乱都会导致失分严重。
以上是一些常见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写作文呢?
最重要的一点—积累素材,但也有小伙伴反应,素材是积累了不少,但考试记不住,记住了也用不上。针对这种情况。
小编有个建议:一定要把素材归类,知道这个材料所适用的主题,另外在记忆的时候,可采取粗线条式记忆,也就是记素材的关键点,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这样既能把握主旨,又不会加重记忆负担,两全其美。
有知识点了,还不足以应对科目二的主观题,所以关于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的答题技巧,请继续往下看:1、辨析题答题模板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它有一个答题套路:
第一步:先判断题目观点对错;第二步:联想题目涉及到哪个所学考点;第三步:结合题目,把相关知识点写上,并做简要分析。
辨析题不仅要考察你的踏实度(是否认真学过大部分知识并且吃透),还要检测你的灵活度(融会贯通会分析)。学会方法,万题不难!
2、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针对中学科二的材料分析题要如何下手答呢?总的来说,可三步走,具体如下:
第一步:点题点题环节可根据材料的性质,有针对性的下手。中学科二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大海捞针型,另一种是简单直接型。对于不同类型,要对症下药。对于大海捞针型,要选择整体分析法。整体把握材料所说的事情,从整体出发,发散思维,找到题目的答题点。
这种方法适合要求比较宽泛的题目,比如2016下的“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对于简单直接型,可选择关键词句分析法。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语或语句,从这些重点词语或语句中分析出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材料比较明确或直接地与知识点相联系的题目。比如关于德育原则、教学原则以及问题解决这一类简单明了的题目。相比于大海捞针型,这一类的题目无疑可爱多了,庆幸中学科二绝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型。
第二步:析题阅读材料,一一检索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并联系材料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如:……是……,案例中如何体现……。
第三步:总结(可写可不写,视自己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