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真题

feion1992024-07-24  1

一、填空题 1、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即_____、_____和_____。 2、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______和_____。 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动力、______和______组成。 4、元认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即_____和_____。 5、品德不良的转化经过三个阶段:_____、_____和_____。 6、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2、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 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D、ABC都对 3、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B、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C、态度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品德大 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4、客观测验的主要优点是() A、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 B、出题简单和方便 C、能测量学生的分析综合、组织等能力 D、可以避免学生作弊 5、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6、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 A、联结性陈述知识 B、联结性程序知识 C、运算性陈述知识 D、运算性程序知识 8、根据陈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9、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10、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江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 C )  A、2至7岁 B、11至15岁 C、7至11岁 D、0至2岁  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B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 ( 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 B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C )  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 D )  A、70% B、90% C、70-80% D、80-90%  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D )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 B )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  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B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 B )  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B )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 ( C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 B )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D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 B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 A )  A、积极与消极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 ( C )  A、转化联单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 ( C )  A、加涅 B、奥苏伯尔 C、布鲁姆 D、布鲁纳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 行为标准 。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 认同 、内化三个阶段。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 学习准备 。  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 性格 。  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 强化 三个基本功能。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 。  10.学习迁移是指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知识 。  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 心智技能 。  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 学习策略 。  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评价 。  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 教师的期望 。  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 创造性 。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问题解决 。  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调节策略 。  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过度学习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  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  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第一,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涉及的范畴有别。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  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

1、一般来说,不属于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是( ) A 行为矫正模式 B 信息加工模式 C 个人发展模式 D 条件反射模式 2、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 A 育人的角色 B 研究的角色 C 代理的角色 D 管理的角色 3、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 冲动型 B 沉思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4、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最大的贡献是( ) A 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B 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 C 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 D 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5、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巴甫洛夫 B 维果茨基 C 赞科夫 D 斯金纳 6、老师在讲惯性的时候,不仅举出了固体的惯性现象,也举出了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防止学生产生“只有固体才有惯性”的错误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运用了( )的作用。 A 比较 B 正例和反例 C 言语直观 D 变式 7、下列直观方式中,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 A 图片 B 演示实验 C 图表 D 模型 8、(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 组合律 B 活动律 C 强度律 D 差异律 9、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A 模像直观 B 形象直观 C 感知直观 D 实物直观 10、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 A 理性概括 B 感性概括 C 形象直观 D 言语直观 11、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 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 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 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12、下列不属于教师教学反思成分的是( ) A 认知成分 B 思维成分 C 批评成分 D 教师的陈述 13、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是因为( ) A 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B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的效果 C 识记主动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 D 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 14、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 及时解决问题 C 增强信息的沟通 D 有利于班集体的开展 1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组织策略 B 复述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16、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A 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 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 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 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 17、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 A 原型启发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18、下面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红楼梦》 B《四书集注》 C《爱弥儿》中文译文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19、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 社会自我 B 投射自我 C 生理自我 D 心理自我 20、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 出生8个月左右 B 1岁左右 C 1岁以后 D 2岁左右 21、大学生对于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等方面的思考属于( ) A 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B 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C 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 D 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22、认为理想自我难以实现甚至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自我太不争气甚至无法容忍,但又没法改变,这属于( ) A 自我矛盾型 B 自我扩张型 C 自我否定型 D 自我萎缩型 23、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A 习俗水平 B 前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权威水平 2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 2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而稳定时而变化的 D 比较稳定的 26、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 ) A 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B 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在不同学习类型中,也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 C 应陈述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变化 D 应该简明扼要,可以操作 27、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这里所讲的测量的一致性程序是指测验的( )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28、大学教师注重自身的教学方法、讲授艺术的培养锻炼,并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这说明该教师处于( ) A 教学心理的适应阶段 B 教学心理的认同阶段 C 教学心理的转折阶段 D教学心理的完善阶段 29、( )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A 社会助长 B 社会消退 C 社会惰化 D 社会干扰 30、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是( ) A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B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C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完全独立性 D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 原型启发 B 功能固着 C 负向迁移 D 定势影响 3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相接近 33、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 A 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计划策略 34、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 思维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酝酿效应 35、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 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 提高集体整合水平 C 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 D 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36、在人际交往的(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许多方面,并由较深的情感卷入。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37、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 制定教学计划 B 制定教学目标 C 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D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38、大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来源并非是现实 ,而是他们的内心,其焦虑突出表现为( ) A特质焦虑 B 职场焦虑 C 考试焦虑 D 演讲焦虑 39、大学生学习迁移策略中最突出的缺陷是( ) A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主动性过高 B 大学生学习迁移的内容过于复杂 C 大学生学习迁移策略的可用性问题 D大学生学习迁移策略的产生性问题 4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 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 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 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 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41、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A 正确 B错误 4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 A 正确 B错误 43、记忆性知识也叫做描述性知识。( ) A 正确 B错误 44、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 A 正确 B错误 45、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往往是直接、显而易见的。( ) A 正确 B错误 46、发现问题,是个体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A 正确 B错误 47、新手往往会在计划与分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考虑得更周到,在脑海里有了一些策略后,才会继续往下做。( ) A 正确 B错误 48、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 A 正确 B错误 49、情绪ABC理论认为,A是导致结果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 A 正确 B错误 50、高智力水平的人一定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 ) A 正确 B错误 5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时,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识地留下不讲”这指的是创设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环境。( ) A 正确 B错误 52、个体对自我所持有的态度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 A 正确 B错误 53、每一个人对于别人而言都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从它面前走过的人,即所谓“投射效应”。( ) A 正确 B错误 54、悦纳自己就是大学生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的态度。( ) A 正确 B错误 55、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道德品质。( ) A 正确 B错误 56、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让个体掌握整个国家所属文化的道德准则体系。( ) A 正确 B错误 57、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时,说教的方式要比诱导式教育更好。( ) A 正确 B错误 58、常听别人有人说“我就破罐子破摔了”等话语,这是人在无能为力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刻板印象”。( ) A 正确 B错误 59、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为目标的。( ) A 正确 B错误 60、大学一年级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 ) A 正确 B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