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物理教师资格证真题

feion1992024-07-24  0

1.了解天平构成及使用方式,能独自完成简单测量。

2.通过测量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注意事项分析,培养严谨实验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使用天平进行精准测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引出课题—《天平的使用》

(二)新课讲授

1.天平的构成及原理

老师带来了一个天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3分钟时间,思考这样的问题:1.天平由哪些部分构成。2.根据它的结构,思考他是如何测量质量的呢?我听见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靠窗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他说:他们小组发现天平由底座、一个杠杆、表盘、中间位置的分度盘组成。根据杠杆的原理,他们猜测是让钩码和另一侧的待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得出质量。这位同学他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猜测也是结合了以往学习的知识。其实啊,我们的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组成。每一个部分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那下面老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天平的使用。

2.天平的使用

我们先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用镊子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指针位于分度盘中线处,保证横梁平衡。将被测物体放到左盘,并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根据估测用镊子向右侧托盘内,由大到小的放置砝码。适当调节游码的位置,使托盘天平的横梁再次处于平衡状态。被测物体的质量也就等于右侧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那哪位同学经过观察之后,能够总结一下我们测量质量的步骤呢?最后一排的同学你来说一下,他将整体分为了4步,分别是1.放水平。2.调平衡。3.测量。4.读数。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很好。那老师又有几个问题:1.为什么老师一直用镊子进行调节。2.测量中是否需要再次调节平衡螺母。手举得最高的同学你来回答一下,他说:因为我们手上可能会有一些污渍影响实验结果。不需要再次调节,如果再次调节会导致实验结果错误。

(三)巩固提高

分组实验:测量多个未知质量物块。强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汇报。

2.作业:书写天平使用流程图,标注注意事项。

四、板书设计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磁感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教师引导:那如何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呢?由此引入本堂新课《磁感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磁感线

教师讲解: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蹄形磁体磁感线

教师引导:在磁体外部放置越多、越小的磁针,就能越清楚地看出磁场的分布情况。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蹄形磁体的磁场分部情况。

教师提示:在蹄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

学生实验:在教师提示下进行实验。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小铁屑有规则地排列起来)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铁屑会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因为撒在磁体周围的每个小铁屑都被磁化,相当于一个个小磁针,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磁场的作用下有规则地排列)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磁场的分布情况被形象地显示出来了,那我们用磁感线描述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磁感线定义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布置作业:地球相当于条形磁体,磁感线分布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吗?是真实存在的吗?

【参考答案】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体外部磁感线方向为N—S,内部为S—N。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方便研究假想的,场是真实存在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及磁感线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我首先介绍了磁感线的定义,让学生认识磁感线。接下来,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特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磁感线,所以,我来完成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又让学生自主完成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照图像观察得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以突破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