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心理历年真题

feion1992024-07-24  1

2015年3月北京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心理学)(答案仅供参考)   一、选择   1、强调研究过程中应对被试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避免对被试身心发展产生伤害的研究原则是 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教育性 D 系统性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3、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的遗忘理论是 。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4、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种学习属于   A 符号学习 B 事实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   A 外表吸引 B 能力吸引   C 相似吸引 D 性格吸引   6、个体因无法应对外界对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 。   A 角色冲突 B 工作压力   C 适应不良 D 职业倦怠   7、在托尔曼的迷宫试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以及存在,只是未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   A 操作性行为 B 辨别学习   C 潜伏学习 D 获得学习   8、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直接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认知策略   9、教师一想到班级中的好学生,总是到他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投射效应   10、一个学生认为服从、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优师)。同时,他还将教师规定的准则视为固定不变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   A 他律阶段 B 自我中心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公正阶段   选择答案: 1c 2a 3d 4c 5c 6d 7c 8b 9b 10a   二、填空题   11、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计划、 、观察和反思。   12、韦纳将成败归因分为内外性、稳定性和 三个维度。   13、奥苏伯尔认为可利用性、 和稳定性是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机构变量。   14、长时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 。   15、在技能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心理学称之为“ ”   16、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和调节策略。   1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提出假设和 四个阶段。   18、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和 。   19、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包含真诚、尊重与接纳和 。   20、教师自编测验具有信度、 和区分度三个特征。   填空答案:11行动 12可控性 13可辨别性 14程序记忆 15高原现象 16监视策略 17检验假设 18 片面到全面 19同理心 20效度   三、辨析(4*5=20)   21、佛洛伊德认为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正确。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为本我服务,所以是正确的。   22、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消除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降低反应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所以两者不一样。   23、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非常牢固,不易消失和遗忘   错误。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不牢固,容易消失或遗忘。   24、移情会阻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错误。移情是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5、中高考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   错误。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 (6*5=30)   26、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答:(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7、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A.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   B.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8、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前者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后者则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   (2)活动的结构不同。前者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后者则可以省略或简缩。   (3)活动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后者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9、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1)变通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处理问题或学习时,总能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比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并非固定在一个方向(优师),而是向多个方向发散且变化多端。   (2)独创性。独创性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超出常规,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观念新颖独特,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敢于向挑战。   (3)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具有创造性的人,其思维敏捷、灵活、迅速,具有口若悬河的谈吐,行为快速,对事物的反应总量比一般人多。   30、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表现出具有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是协调的、一致的。年龄越小,各成分之间越一致。   五、论述   31、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分析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1) 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2)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智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3)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4) 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5) 因此,我们很难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3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自我效能”。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   (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莪知道哪有。“青年人教师资格教育”网里面就有。。很多的,,,你可以去看一下。。

这个网站上有很多题,你可以去看一下,祝考试通过!

应该是09年的题吧,反正是真题,包含心理学与教育学一、不定向选择题1、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加里培林 B.安德森 C.加涅 2、学习材料的直观方式有( )A.图象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3、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观念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4、品德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5、头脑风暴应遵循以下原则( )A.畅所欲言 B.标新立异 C.多多益善 D.改进补充6、智力的群体差异指( )A.年龄 B.性别 C.种族差异 7、温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因于( )的因素。A.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B.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8、画线属于哪一种学习策略(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9、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10、焦虑是以下哪些疾病的共同特征(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二、填空题 1、在认知方式上,______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 〔赫尔曼-威特金〕 2、按照维特罗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经验的 ______开始的。 〔选择性注意〕 3、______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 〔态度〕 4、以清楚的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 ______。 〔伦理的道德情感〕 5、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 ______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 6、智力的核心是 ______。 〔抽象思维能力〕 7、______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从众〕 8、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 ______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家长和老师赞许〕 9、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 ______,并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 10、 ______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元认知知识〕 11、全身松弛训练是由 ______ 首创。 〔雅格布松〕 12、IQ超过140的人属于______ 。 〔智力超常〕 13、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 〔心理变化〕 1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 ______。 〔垂直迁移〕 15、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 ______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适时强化〕 16、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______、______三种。 〔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月好。 四、简答题 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3、 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知识的学习,对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2、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2-3――4――5列式计算,如果你是一个数学教师,请用所学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谈谈怎样教会学生解应用题教育的目的A.导向 B.激励 C.评价 2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3 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4 典型的学制类型: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制学制 C.分支制学制 5.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6.德育的构成: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法治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7.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8.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9.夸美纽斯的贡献( ) 10 制度文化的表达方式: A.组织形态 B.规章制度 C.角色规范 二、填空 1、舒尔茨 2、产婆术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4、学生学业评价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或者方式( ) 5、考到教学的两个原则。 6、成熟势力说。 7、关于班主任队伍,发布了一个什么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三、判断说明 1、学生的学习和成年人不一样,具有特殊性。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谈话法?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证采取哪些措施? 4、班主任应该怎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问题不是这样问的,但是这方面的内容) 五、论述: 1、联系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