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急应变类
答题套路:调整心态+改变教学方法+事后反思
答题模板:
①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我首先要做就是稳定自身的情绪,调整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解决这件事情。(调整心态)
②我会针对这一问题中的重要矛盾点……展开处理(如拉住双方、避免争吵、稳定学生情绪、稳控场面等),请科任教师或是班干部协助管理课堂学生,确定无事后正常开展……工作。若出现重大问题,会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做好交流,表明该事已处置妥当。(改变教学方法)
③最后,要表明这件事情,处理完成后,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或是安全检查。(事后反思)
五、活动组织类
答题套路:事前方案制定+事中方案实施+事后总结反思
答题模板:
首先,在活动前,我会按照活动的要求制定活动方案,与……联系,洽谈时间、地点等,确保各项内容无误。并积极与……(领导)进行汇报,征求意见,没有意见后,展开活动。(事前方案制定)
在活动中,根据实际活动的开展情况,灵活处理。(事中方案实施)
活动结束后,可与活动参与者,保持后期联系,征求活动反馈,在下次组织活动中得到更大进步。(事后总结反思)
六、教育教学类
答题套路:明确态度+分析原因+应对措施。
答题模板:
①对于这一教育问题,我认为该题目/现象中的做法是合理的/不可取的。
②因为从……(主体分析法,同上,围绕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分析,……(展开分析)/因为从……(知识点分类法,围绕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等展开)。
③总而言之,面对这样的现象或问题,教师可以从……(围绕自身反省提高、学生问题解决、师生关系处理、班级团队营造等方面)展开。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20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6类真题模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同时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面试真题:你是一名班主任,班里某学生的家长给你塞红包,想让你把孩子安排在教室中间比较好的位置。对此,你怎么办?
参考解析:
1.明确问题,表明态度。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决不能收受家长的红包,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因此,遇到这种事,我会理智面对,妥善解决。
2.解决问题。
第一,拒收家长红包。对该家长“爱子心切”的心情表示理解,同时婉拒家长的红包。
第二,与家长沟通,打消家长顾虑。一是说明座位安排的标准和规则。座位要按照学生身高安排,每周进行轮换,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坐在中间,也有机会坐到后面;二是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坐在哪个位置都不会被冷落,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健康成长;三是其孩子的在校表现及授课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让家长对孩子更加了解,也对学校教育更加放心。
第三,加强日后教学管理。加强家校沟通,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日常管理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以上就是关于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记得查看哦!
教师资格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针对本课,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参考答案】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处女作是《半个月亮爬上来》,其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他的长篇小说有《传世之鼓》,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樟树潭记》等,短篇小说集《台阶》,本篇课文选自短篇小说集《台阶》,也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亲”,你会推荐哪些资料?
【参考答案】
本课是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在学生完成之后,我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者说是一些课外读物,供学生自己课下阅读,全面了解那个时代的情况,父亲生活的那个环境。这样的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作者对课文的解读、对写作想法的介绍;(2)作者的其他相关作品,可以互相补充,相互印证;(3)名家赏析的评论性文章;(4)其他作家的同主题或采用类似手法的作品;(5)为了增强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读课文的学习并不仅仅是“自己读完一篇文章”“分析完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自主建构自己的阅读天地”,并通过自读,促进自己的成长。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样实现的?
【参考答案】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父亲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优秀的品质。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中“台阶”的含义。
3.结合小说的结尾,深入理解父亲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的思维方式。
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既是一个浑然一体的教学环节,又是阅读时常规的思考思路。初步感知环节,扫除生字障碍,转换成第三人称复述课文;深入研读环节,在复述课文基础上,划分文章结构,明了文章内容后思考“台阶”的含义,从对台阶的解读中,谈谈对结局的理解,归纳出“父亲”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读,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中学生心理特征有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人生阶段,经过多年研究,专家认为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这四个特点。而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看,中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
(1)智力飞跃发展
青少年的思维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从依赖感性材料走向应用理论指导实践。思维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喜欢独立思考。思维力的发展,能够促进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同步发展,使整个智力水平都得到飞速提升。
(2)个性逐步形成
在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上,中学生的个性也逐步形成,进入“心理断乳期”,力图摆脱成人的关照和约束,独立支配自己;也出现心理“闭锁性”,一般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中学生语文学习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进入到初中阶段,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跟小学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特点。
我认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更偏于抽象化。语文课程虽然训练的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和思维也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也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中学语文学习更强调理解词句含义,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等,进行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这也大大加重了抽象思维的分量。其次,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反映在语文学习上,就是理解和分析能力明显加强。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