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资料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教师资格证考试例题:材料:小易的妈妈是服装店老板,经常给林老师送礼物,林老师非常喜欢小易,即使小易和同学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也不会责备他。朵朵学习好,林老师夸她是小天才,常常上课夸奖她。小白也想让老师表扬他,于是对老师说:“老师,我跑得快,美术也好,您能不能表扬我一下?”林老师说:“你这学习成绩,还想让我表扬你!”教师资格证考试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林老师的教育行为。在我们拿到这道题后,首先要做的是读懂题干,目的是为了找准答题的角度。是让从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理念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答题。其次,带着问题去分析材料。在分析材料时可以进行重点语句的圈划,比如行为主体(老师、学生)的合理、不合理的行为、事件、结果等。最后是组织、书写答案。书写时按照总分总的格式书写。先总体评价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比如,“材料中老师的行为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学习的”。然后在分述,分述时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最后,可以书写一个教学启示。因此,根据咱们的答题思路,本题可以这样书写:材料中林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侮辱和体罚学生。材料中,林老师对待学生厚此薄彼,对经常送礼的小易亲和有加,即使犯了错也不加管教;并且只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体育以及美术方面表现优异,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小白不但不予表扬,甚至恶语相向,侮辱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自主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材料中,教师不仅没有公正对待学生,而且还侮辱了学生的人格,违反了教育公正的原则,同时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教师没有公正的对待学生并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为学生树立了错误的榜样;同时,收取学生家长礼物的行为也违反了廉洁从教的要求。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践行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思路,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以及教学设计题,其中材料分析题有2道,每道20分,总共40分,在试卷中分值占比较大,所以需要考生能将相关知识点识记清楚,下面将对此知识点中的考频考点做出分析。

模块一:教育基础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1)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

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是学习的主体;是权责的主体。

(2)教师观

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基础

德育原则

一般在材料分析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主要有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模块三: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1)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

(2)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3.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模块四:教学实施

1.教学过程的规律

考查频率最高的规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教学原则

考查频率较高的原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可以记为“书法节目语气从容”)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

夏日的雨后,大(1)班幼儿来到户外准各操,发现地上爬了几只蜗牛,都纷纷蹲下来看。音乐声起,幼儿小心地站在操场上做操。互相提醒别踩到蜗牛了,做完操后,有的幼儿提议要救救蜗牛,还有的幼儿提出要捉几只蜗牛到班里养着。

“蜗牛有嘴吗”“有脚没有?”“喜欢吃什么?”“它能走曲线吗?”“是公的?还是母的?”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李老师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和幼儿一起讨论,李老师说:“宝贝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向题,不过,老师也不知道答案。但是老师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想想,怎么可以获得答案呢?“看书!”“问爸爸妈妈!朋友纷纷回答,李老师高兴地说:“好,我们分头行动!”于是,李老师用瓶子装着蜗牛带到到班里。养蜗牛的行动开始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老师找来关于蜗牛的科普视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同孩子们一道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并一起围绕蜗牛“吃什么?”“怎么睡觉?”等问题查阅资料.分享资料……以“蜗作”为主的系列活动陆续在班里开展起来。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价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教师观。

材料中该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老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发展。

(1)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要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材料中李老师观察到幼儿对于蜗牛产生兴趣、提出各种问题时,能够耐心倾听并且及时给予回应,符合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需要老师及时介入和引导。材料中当幼儿表现出对蜗牛的探究兴趣时,李老师加入了幼儿的讨论,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蜗牛的特点,帮助幼儿找到获得答案的方法,体现了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

(3)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到他们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的进程之中。材料中李老师与幼儿一起围绕问题查询资料、分享资料,体现了作为合作者的角色。

(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材料中老师根据幼儿兴趣点及时开发课程,以蜗牛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体现了老师作为建设者、开发者的角色。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观,科学定位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真题小编就整理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