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2.简述教育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3.简述恩格斯对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特点的概括。 恩格斯把蒙昧时代概括为,“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把野蛮时代概括为“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没有阶级性。不管什么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用平等的精神教育儿童青少年。 第二,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围绕生产劳动进行;把传授生产经验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 第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既在生产实践,也在政治、宗教和艺术活动中进行教育。 第四,教育手段极端简单。教育手段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5.简述原始社会末期教育活动的新特征。 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即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合格的氏族成员。 第二,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必须学习生产劳动技能,还要学习氏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第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口头传授的方式越来越多,如通过谚语、歌谣、故事等方式进行教育。 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奴隶社会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 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的人进入何种学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第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第四,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第五,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第六,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由封建王朝举办和管理的学校系统称为官学;与官学并行,行于民间的教育称为私学。 第七,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古代社会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决定了教育上的个别施教形式,充其量集体个别施教。 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勿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小学社会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题型有四种,详情如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免费领取教师资格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1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a.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索或相似性;
b.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a.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
b.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
c.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3)学习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口诀:心定远(原)乡(相)
1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内测(策)教程
15、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口诀:集旁(榜)观,因自强
1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口诀:促进个性发展,创设课程环节
17、想象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训练、多幻想
18、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造就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自我努力,成就需要
19、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导归因
20、贯彻德育影响—致性和逡贯性原则的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口诀:交集(教师集体)假(家长)设(社会)得(德育工作)职(制度化)场(经常性)
21、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4)不利于因材施教
(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口诀∶英(因材施教)明教(交流)主(主体性)创(创造能力)内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2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和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口诀:总计协调和评定两班两学工作
23、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口诀:有客官叫一杯冷可乐
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口诀:积善成公
24、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口诀:慕(目的)容(内容)芳(方法)气(气氛)购(结构)泰(态度)语(语言)书(板书)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必背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