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真题

feion1992024-07-24  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

D.《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2.2016年12月21日,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推出“实景红包”,如图1所示。用户在发、抢红包时,需要同时满足地理位置定位和实景扫描两个条件,相比既有的红包形式,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个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属于( )。

图1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增强现实技术 D.语音识别技术

3.通过某电子地图软件查询到的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乘102路转320路的行驶里程最短

B.起止地址是从清华大学西门到北京南站

C.乘坐地铁4号线大兴线所用时间最短

D.北京南站到清华大学西门最近的距离是20.5公里

4.在我文档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使用“分节符”在同一文档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页眉或页脚。图3是Word 2010中部分选项卡截图,设置“分节符”应该使用( )选项卡。

图3

A.开始 B.插入

C.页面布局 D.视图

5.下列有线介质中,用于计算机网络且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是( )。

6.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9月19日电,中国农业银行宣布全面推广ATM“刷脸取款”,其界面如图4所示。客户只需要点击“刷脸取款”,ATM机会进行人脸识别,客户按照ATM取款机语音提示操作,大约20秒的时间,就成功实现取款。该功能主要运用了( )。

图4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模式识别技术

7.缺

8.李老师利用某软件录制微课声音过程中,轻咳了一下,其音频形如图7所示。据此推断,“轻咳”声的位置在( )。

图7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统计某月份商品平均价格的计算方法如图8所示。将E2单元格的公式移动到E3单元格,则E3单元格的公式是( )。

图8

A.AVERAGE(B2:D2) B.=AVERAGE(B2:D2)

C.AVERAGE(C2:D2) D.=AVERAGE(B3:D3)

10.某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若运行时分别输入5,1,-2,则运行结果是( )。

图9

A.-1 B.2

C.4 D.5

11.若在无符号二进制整数1010后面加上3个0,形成一个新的二进制整数1010000,则新数值是原来数值的( )。

A.8倍 B.16倍

C100倍 D.1000倍

12.有一个“movie.mp4”视频文件,其帧宽度是640像素,帧高度是480像素。图10所示是一段HTML5代码,在支持HTML5的浏览器中浏览该段代码,显示的视频内容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

A.宽320像素,高240像素

B.宽320像素,高320像素

C.宽320像素,高480像素

D.宽640像素,高480像素

13.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

A.菱形 B.矩形

C.椭圆形 D.三角形

14-15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在图13所示的三组接口插头中,哪一组是USB Type-C接口?USB Type-C接口有什么特点?

17.看流程图写程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7),C(-2,5)。根据坐标写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程序。

18.李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小组评价环节,由各小组出一位同学展示本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请简要回答小组评价环节的优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下面是姜老师在教学《枚举算法》一课时的片段。

片段一:

姜老师:老师曾经给Word文档设置了一个由5位数字组成的密码,但我只记得其中3位,中间两位不记得了,就像这样(大屏幕出示“25□□1”)。今天,就请大家帮我找回密码。

随后,大屏幕出示:

姜老师:如果密码程序允许我们有无限次尝试密码的机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从25001开始依次常识可能的密码值?25001,然后是25011,25012……将中间缺失的数值看作一个变量,如果密码值是n,那么n-25001+j*10,变量j从00到99依次变化,每变化一次就判断一下是否符合这两个条件,符合条件的就是我们要找的密码,这就是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大屏幕出示:总结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片段二:

姜老师:现在问题就转换为求n的值。n应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根据我们之前学的除余运算,我们知道第一个条件是n mod 17 = 1 or n mod 53 = 0,另一个条件呢?怎么表达?大家先看下这个问题(大屏幕出示题目)

姜老师:联想这个题目中的表达式,判断n是否是完全平方数的条件表达式应该怎么写?注意观察int求整函数的应用。

在姜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逐渐写出了判断n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的判断条件。

问题:

(1)片段一种姜老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结合片段一种姜老师的做法,分析姜老师应该如何总结枚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请分析片段二中姜老师设计这道单选题的意图。

20.缺

四、教学设计题(35分)

21.《初识IP地址》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IP地址概念、格式以及分类,能够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的最大主机数,知道IP地址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李老师为本课创建《初识IP地址》微信公众号,主要包括“掌上学习”“课堂测试”“拓展资料”三个子菜单,“掌上学习”功能包括IP地址概念文字材料;②IP地址格式讲解视频;③IP地址分类的图文解析;④IP地址管理的视频。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

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图17,请帮助李老师为“课堂测试”中三类题型各编一道测试题,要求每道测试题针对不同知识点。

(2)根据图18中给出的4个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

河南省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4年——2009年教师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人独立形态阶段的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B)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B)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 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D)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A.孔子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班主任工作B.教学管理C思想品德教育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学校课程B.选修课程C.地方课程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修课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C)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B)  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实际锻炼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B)  A.探索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B )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C)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B)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A)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政治体制 B.生活环境 C.科技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  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  A.疏导原则 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8、教育目的不具有(C)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巩固作用 D.激励作用  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  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 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  A.讲述 B.讲解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BCDE)  A.差异性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DE )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  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 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 )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8、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9、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8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2、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  四、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19  2.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P161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p81  4.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p124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2  6.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134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2  8.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p110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P32  1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  1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5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19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P102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p174  1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P142  17.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18.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16  19.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P149  20.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P72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48  2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p125  2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P41  24.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p162  25.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p185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主要任务。P119  2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P81  28.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179  2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P24  3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3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P9  3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P80  3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91  3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辨证关系。P117  35、我国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6、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P124  37、我国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8、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125  五、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P52  2.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3.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57  4.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p116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革?P34  6.论述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P80  7.对照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P35  8.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P17  9.试用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评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主义”。P117  10.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P67  11.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P130  12.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P121  13.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德育方法?P162  14.试述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辨证关系。P154  15、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16、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众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2017年6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 )。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D.《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

2.2016年12月21日,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推出,某第三方支,用户发、抢红包必须满足地理位置定位及实景扫描两个条件,实景红包相比传统的红包,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个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增强现实技术 D.语音识别技术

3.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在运行时依次输入3,-7,2,所得的结果是( )。

A.-7 B.-2 C.3 D.5

4.Word 2010我文档,若出现:“第X页 第Y页”页码格式效果,应使用的选项卡的名称是( )。

A.插入 B.引用 C.开始 D.页面布局

5.缺

6.据新华社电,2017年9月19日农业银行正式推出ATM“刷脸取款”,用户点击界面的“刷脸取款”后,ATM机开始人脸识别,接着根据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不到20秒,就可以成功取款了。这个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多媒体技术 B.机器翻译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模式识别技术

7.李明在统计某月份商品价格时,平均价格一栏的计算结果出现如图所示的错误,可能的原因是( )。

A.平均函数的函数名错误B.平均函数的数据区域不正确C.单元格区域B2:D2中的数值为左对齐D.单元格区域B2:D2中的数值为文本

8.缺

9.用Photoshop制作一张图片,其效果和相应的图层面板如图9所示,郁金香图层的部分内容透过键盘图层显示出来,实现该效果需要( )。

图暂无

A.隐藏图层 B.使用图层蒙版

C.使用魔棒工具 D.调整图层不透明度

10.李明在统计某月份商品价格时,平均价格一栏的计算结果出现如图10所示的错误,可能的原因是( )。

A.平均函数的函数名错误

B.平均函数的数据区域不正确

C.单元格区域B2:D2中的数值为左对齐

D.单元格区域B2:D2的格式设置为“文本”

11-12缺

14.将十六进制10A.C转换成二进制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100001010.11 B.10101010.11

C.101010101100 D.1000010101100

15.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设备的是( )。

A.网卡 B.交换机

C.路由器 D.中继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根据以下图片内容判断其属于操作系统的哪种文件目录管理方式,并简述该方式的优点。

图片暂无

17.为了传输文件方便,小光用直连的方式将做好的双绞线直接接在安装了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的网卡上,结果发现两台计算机没有连通,不能传输文件,请帮助小光从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两方面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各列举2个原因)。

18.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特质的同学分组。请简要回答异质分组的“异”指的是什么,这样分组的好处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案例:

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整节课涉及的操作技能,蒋老师和秦老师采用了两种不同方法:

蒋老师鼓励同学把其中的关键步骤串编成小口诀进行总结,同学们积极踊跃,兴致盎然,有一组同学串编的口诀朗朗上口“插入按钮点进来,相应文件迅捷按,选中目标点确定,画面声小音齐并茂”,这样,同学们非常清晰地记住了播入声音,图片、视频的关键步骤。

秦老师则展示了一张图表请同学们完成,如图所示:同样,对于操作步骤,同学们也掌握得非常扎实。

表1插入图片、声音、视频步骤。

①点击“插入”菜单→②→③→④点击“插入”按钮,随后蒋老师和秦老师再检查同学们提交的自拟主体多媒体作品时,发现很多作品存在页面布局不合理,插入图片与主题不相关等问题。

课后,两位老师交流了学生作品情况后,开始对教学进行反思,他们对各自使用的总结方法给予了肯定,但看到学生作品问题都觉得本节课教学有待改进。

(1)这两个教学片段属于课堂教学的什么环节?分别说说蒋老师与秦老师的教学方法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针对学生作品的问题请你给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20.在“WPS 演示文档”单元的学习中,“插入图形”是其中的重要一课。王老师采用“古诗配画”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同学们完成一首古诗的录入,并配上相应插图,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学习任务,王老师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进行一次“自我追问”;三个任务完成后,再进行“整体性反问”,如表所示。同学们完成作品后,王老师展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有待改进的作品的修改建议,最后帮助同学们对知识要点与学习过程进行梳理。

(1)同学们的“自我追问”与王老师展示作品属于何种评价,分别对教学起到什么作用?

(2)对比同学们的“自我追问”,请说明“整体性反问”的目的是什么?

四、教学设计题(35分)

21.①随着因特网和手机的普及,电子邮件、QQ、微博等软件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的交流方式。②本节课涉及的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网络交流》一节,内容包括电子邮件、在线及时交流、网络新媒介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学生正确书写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掌握因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方法;体会QQ在群体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且大多数有QQ聊天经历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1)编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利用QQ在线交流工具所具有的群聊共享文件等群功能,设计小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