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数学真题及解题

feion1992024-07-24  0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2.归纳总结一般结论

组织学生根据上述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思考一般情况下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般思路,以及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能否确定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般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函数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可得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得到近似根);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判断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公共点的个数。并列表表示其对应关系。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是在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感受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方程问题。这也为后期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2.说一说你是如何突破本节课难点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的探究过程。

课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学习思路,从而引导学生想到利用函数图象特征来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接着给出三个不同特征的二次函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函数图象,给出观察的要点——图象与轴的公共点个数、自变量为公共点横坐标时的函数值、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等。列表总结,通过具体例子直观发现函数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组织学生思考一般的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联系,由函数图象如何判断方程的根,反过来能否由方程的根推知函数图象信息。

最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一般结论。

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及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再结合学生小组探究、辅以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总结出知识。

你好,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部分真题如下

选择题1-8    CDAACBDC

9.

单调递增区间为[0,1][2,-oo],单调递减区间为(一o,0)利( 1,2);极大值为2,极小值为1。

因为f(z)=4a - 12'+8z=0,z =0或z = 2,f'(z)≥0推出[0,1]和[2,+oo )单调递增﹐由f'(z)<0推出,(一oo,0]和(1,2)单调递减,f(1)=2,f(0)= f(2)=1

10.

2x-3y-z+7=O

a +y— z=0

b:方向向里m=(1,1,—1);l2 :方向向里m2 =(2,1,1),设平面法向量为

2r+y+z=o ’

令y = 1则a = -',z= ,,推出n=(-,1,),又因为l在平面内,

所以点(1,2,3)也在平面内,带入得一(z一 1)+(-2)+,(z-3)=0,即2z - 3g 一 z+7=0

11.

(1)0.84     (2)4/7。

设该班级男生0.4人,女人0.6人,选中男生滑冰的概率为0.36 ,那人滑冰的概率0.48 ,

的概宏为∩84 0.48_4

则这名学生选修滑冰的概率为0.84,0.84”7

12.

参考解析: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两种方法:

①用曲线方程研究几何性质,例如通过椭圆方程研究x、y的取值范围,通径,焦半径取值范围等,能够解释椭圆标准方程a,b,c的几何意义,这种方法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典范。

②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从图形直观抽象几何性质的过程,提取出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建立离心率模型。

13.

(1)不等式左侧分别是(x,y)到(0,0) , (o,1),(1,0),(1,1)的距离,可以提升学生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x,y)到这四个点的距离之和,可以结合这四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进行分析,xy的范围对应第一象限边长为1的正方形范围,在这道题的解决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承接近期所学的三视图,说明本节课练习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回顾旧知

回顾三视图的类型以及作图要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习题精讲

多媒体出示例题:画出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带领学生画圆柱的三视图,以问题引导学生:

①主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②主视图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③左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④这个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⑤这个矩形和主视图的矩形有什么联系?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⑥俯视图的轮廓是什么样子,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教师补充: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组织同桌合作画正三棱柱的三视图。注意提示正三棱柱的特征。

请一位学生板书,全班订正。

组织学生独立画球的三视图。

完成后教师简单订正。

再次强调三视图所反映的信息以及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

(四)小结作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