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唱《放马山歌》中,学生能够了解民歌特点,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听结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学唱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掌握衬词的唱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难点】
掌握衬词的唱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采用多媒体导入法。
请学生通过多媒体聆听、观看一组民歌和风情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哪里的风景?这首歌曲是哪里的?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云南优美的风景,洱海、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这首歌曲是云南的《放马山歌》。
导入新课——《放马山歌》。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1)多媒体播放歌曲《放马山歌》,在听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欣赏完歌曲后,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有什么变化?(情绪:欢快的,速度:中速)
(2)老师介绍云南风俗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云南的民族风情在全国最为多姿多彩,最具影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苗族斗牛节。
2.深入学习
(1)老师对歌曲简介
这首《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2)老师弹琴,学生跟着老师哼唱歌曲,老师提问:歌曲的音乐特色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如衬词“呜噜噜的”“呦哦”。
(3)老师带领学生视唱歌谱。
(4)教师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就衬词怎么演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学习衬词的演唱。老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重点指导“哟哦”的唱法。(老师教学生用挥鞭的姿势体验吆喝的感觉)
(5)老师唱歌词,学生唱衬词,在演唱时老师强调附点音符的时值,连音处要流畅。
(6)老师弹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自主随琴学唱第二、三段歌词,学习音乐记号“延音记号”的演唱方式。
(7)用欢快、高亢的声音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然后带领学生用声势边唱边做捻指、拍手、拍腿、跺脚,以小组为单位,分四小组,并且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接着对学生进行鼓励,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学习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和了解云南劳动人民的热情与奔放。
作业: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好听的民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四、板书设计(略)
以上就是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放马山歌》,上面的四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螃蟹歌》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4、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 1、《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这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2/4拍,ъE大调式。歌曲的音域不宽,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连续重复和级进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进的手法贯穿全曲,使曲调新颖,别有特色。最后八小节衬词句的出现,使歌曲格外欢快、紧凑,尤其是歌曲演唱中既有间奏的呼应,又有穿插着家禽或家畜的模拟叫声,更增添了儿童们演唱的兴致,使歌曲从头至尾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充分表现了西班牙儿童的热情与好客。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通过学唱歌曲、模仿动物的叫声、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创编简单的动作等活动,体验歌曲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一小节以后,双簧管首先用二重奏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然后长笛在高八度上重复。在乐句的长音上,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用十六分音符几次穿插在乐句结尾的长音上,显得很有生气。然后,第一小提琴接奏主旋律。这里强调了切分节奏的几个音,用以表现小天鹅步子还不稳但活泼可爱的形象。四小节以后,长笛在高音区助奏,反复一次以后,再现开始时的曲调。最后是个短小的尾奏。它再次采用不平稳的节奏,显得十分有趣,乐曲在两个强音和弦上结束。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写得精巧、别致,配上舞蹈,更有诗一般的情趣、画一般的意境,它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有时还以重奏和独奏的形式演出。通过欣赏此曲,简单了解芭蕾舞剧这一艺术形式,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学习歌曲并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和情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描述的情节加以深化,边演唱边表演。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逼真,深受人们的喜爱。它被改编成不同形式的器乐曲,配器手法也各不相同。此外,还有手风琴、口琴和吉他演奏的版本。欣赏此乐曲,感受三拍子节奏特点。学习三拍子的基本舞步。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教师还可以将这个富有创意的活动引申发展,将复习活动组织成一场音乐会。 教学重点: 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 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wangwang大马叫:hui---- 小鸭叫:gaga小猪叫:heng (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jiji小牛叫:mou---- 小驴叫:aa小羊叫:mie---- (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云雀》。 1、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 《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顺序:①《大象》②《口哨与小狗》③《荫中鸟》④《四小天鹅舞曲》 ⑤《狮王进行曲》⑥《云雀》 (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4、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的特点是什么? (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 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汇报创编结果。 8、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5)介绍曲名:《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7)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第二部分: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2)为第二主题起名: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为第三主题起名: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6、完整欣赏全曲。 7、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9、在《杜鹃圆舞曲》第一主题的伴奏下,跳个圆舞曲。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四册书中有关描写动物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唱歌、表演、舞蹈、聆听中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这也是本课活动设计的目的。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播放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一唱。 2、动物新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用擂台赛形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演唱或说出曲名,为小队争得一面红旗。 3、学生复习有关动物的歌曲: (1)复习歌曲《咏鹅》:说出歌名。 (2)复习歌曲《两只小象》: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3)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说出歌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保护小羊》: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5)复习歌曲《数蛤 蟆》:说出歌名。 (6)复习歌曲《小蚂蚁》: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7)复习歌曲《大鹿》: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8)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说出曲名。 4、冠军赛:聆听音乐主题,猜曲名。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队进行比赛,老师播放乐曲,说开始后,举手说曲名。答对的小队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累计最多的小队获得冠军。 (1)《荫中鸟》 (2)《大象》 (3)《快乐的小熊猫》 (4)《鸭子拌嘴》 (5)《四小天鹅舞曲》 (6)《云雀》 (7)《口哨与小狗》 (8)《狮王进行曲》 …… 5、总结:评选出冠军小队。全体学生在《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伴奏下跳舞。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大草原的美好热爱憧憬之情,感受蒙古明朗、豪放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二拍子的儿歌创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模拟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肢体语言的创造模仿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难点】 能够初步体验到蒙古音乐粗狂的音乐风格,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团结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喜欢并对我们的少数民族产生兴趣。 三、教学准备 PPT以及音频设备、钢琴、蒙古族服饰、课件、部分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教师弹奏《马儿歌》,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做律动。 2.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播放蒙古风土人情的视频,揭示课题。 (2)教师通过视频感受本课歌曲旋律,请同学们谈感受。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了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色,看到了马儿、小溪、蒙古包,听到了马蹄声、蒙古人民的歌声等,朗诵描写蒙古族的诗歌,仿佛带领同学们来到了蒙古大草原。 (二)新课教授 1.教师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分4小组。 2.创编蒙古族儿歌。 3.教师出示歌曲节奏,同学们创编歌词。 4.教师打节奏,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表演自己创编的作品。 通过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加入节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5.完整把创编的歌词表演。 教师打节奏,学生完整表演自己所创作的歌词,在此环节,学生便已基本掌握了本首歌曲的节奏。 6.教师范唱旋律并出示歌曲旋律。 7.请同学们试唱一遍歌谱,并注意休止符和低音音符。 在已经基本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试唱歌谱。 8.请同学们完整演唱歌曲。 填上自己创编的歌词,加上旋律完整地演唱一遍。 9.聆听《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听辨歌词。 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把蒙古族的小朋友也吸引过来了,教师播放本课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都唱了些什么? 同学们回答出歌词内容,了解歌曲内容,引出本课课题。 教师带领同学们按照节奏,把这首歌曲的歌词读一遍。 10.学习附点八分节奏和注意休止音符。 学生通过读歌词,和刚才同学们自己创编的歌曲对比,引出本课的难点附点八分节奏,并通过“知了”的读法解决它。 11.试唱乐谱,再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注意一音多词、二分音符、附点八分节奏的正确演唱,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 (三)巩固提高 1.教师范唱(加律动),学生表演唱,交换唱 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感情地表演唱。 2.请学生们自由表演唱(跟录音视频) 3.播放视频,介绍那达慕大会 4.分组模仿那达慕大会项目 (播放背景音乐)赛 马、摔跤、射箭 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哪些比赛项目,做简单的介绍,并分组进行模仿表演。 5.用木棒打节奏,边唱边跳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在集体歌表演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