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优秀作文

feion1992024-07-24  0

在备考《综合素质》时除了要练习选择题之外,还要积累作文素材,有很多人前面的分还不错,就是因为作文无话可说或者偏题了,导致最后成绩不合格。由此可见,作文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作文素材,可供参考与学习。

一、关于文化作文素材积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全球文明融合的时代,只有传承好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永远屹立不倒。关于“文化”相关主题,在近几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出现过3次。对于教师资格证作文的备考,务必积累一些文化相关素材,在平时练习相关作文写作。

1.关于文化的金句

(1)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2)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3)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承自古老礼乐文化的庆典,仿佛一种隐喻——只有涵养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一个民族才能砥砺复兴的壮志;只有身处于风雷激荡的时代,一种文明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犹在。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5)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当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

(7)回望历史来路、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8)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9)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10)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2.关于文化的典型人物

(1)单霁翔:唤醒故宫的“掌门人”

故宫博物院保管的珍贵文物一共是168万件,占全国定级的珍贵文物的41.98%。为了不让99%的文物沉睡在库房里,单霁翔认为“我们必须开放更多区域,举办更多展览”。慢慢地,从过去只开放30%的区域,故宫如今,已经开放到80%,那些“游客止步”纷纷解禁。

在展示更多藏品后,单霁翔还在故宫举行“元宵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的夜间风光展现人前。

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品类繁多、玩法新奇的故宫文创纷纷上线,人们得以亲近那些曾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藏品。

单霁翔曾许下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如今,故宫已拂去了历史封尘,焕发活力,以更平易近人、青春生动的形象为大众所熟悉。

(2)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与她的老师段文杰一样,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

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3)白先勇:昆曲义工

白先勇自称“昆曲义工”,他在《细说牡丹亭》的发刊词中动情地说,他觉得上天留他,是因为他有事情没有完成,而推广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位列第一。而在当时,和许多传统戏种一样,昆曲也存在着演员老化、观众老化、演出形式老化、乏人问津的危机。2004年4月,白先勇老师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让年轻人也爱上昆曲的作品就此诞生。

可以说,正是昆曲版《牡丹亭》的推出,才引发了近年来两岸三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昆曲热。

3.关于文化事例

(1)冬奥会

冬奥会开幕式的每一分钟,都写满了中国文化,极其富有华夏韵味。

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正式开幕,恰逢中华民族传统“24节气”的“立春”。“立春”是新一年节气的开始,今年的“立春”也是冬奥会的开始。用“24节气”为开幕式进行倒计时有着浓厚的中国韵味,倒计时的最后一个数“O”对应的同样是“立春”,是结束,也是开始。

(2)《国家宝藏》节目热播

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宝藏》节目“让国宝活起来”。以五千年底蕴彰显文化自信。节目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文化,从国内到国外,从年轻网络族群到年长的电视观众,全方位地掀起了一波历史文化热潮。

(3)《唐宫夜宴》火爆出圈

2021年农历新年伊始,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爆出圈,霸屏热搜多日。

14名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年轻舞者是《唐宫夜宴》的主角,她们仿若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了下来,用活泼俏皮的舞姿展示了仕女从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她们的月牙型妆容“斜红”,以及融入三彩元素的襦裙,更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1300年前的唐朝。

现场运用了先进的3D和AR技术,让虚拟影象与现实舞台交相呼应,演员们动作俏皮,穿梭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贾湖骨笛 、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影像之间。

(4)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现已出土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二、关于自律素材积累

1.名人名言积累

(1)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2)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泰戈尔

(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 德经》

(4)治外物易,治己身难。——唐·林慎思

(5)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6)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魏源

(7)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8)哪怕对自己有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9)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

(10)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唐·张九龄

2.自律人物示例素材积累

(1) 苏炳添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打破了男子100米的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苏炳添站上决赛跑道的那一刻,是全体中国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也是他本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然而,我们都看到了他风光无限的一面,却鲜有人看到这背后日复一日的艰辛和努力。就在一年前,苏炳添还因训练过度导致肩膀骨裂。外籍教练亨廷顿感言,“苏炳添太自律了,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想征服全世界,先得征服自己。”苏炳添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一道理。

(2)钟南山

日常繁忙工作之余,83岁的钟南山每周都要抽出三四天进行锻炼,每次保持在40到50分钟,“主要是先跑步25 分钟左右,锻炼下肢和内脏;然后做杠上撑,一口气20个,还有一口气10个引体向上以及仰卧起坐,锻炼上肢力量。

(3)谷爱凌:天才滑雪少女

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创造了一个赛季获得四站世界杯冠军的壮举!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练习,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2022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

科技与文化融合

中国多次强调“推动文化发展和科技创新融合”的战略任务。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意义重大,科学合理。中国必须不遗余力地探索两者相互融合的多维路径,做到“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合乎逻辑的、科学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

鸿蒙系统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支撑文化发展思路、内容资源和技术手段,从而增强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比如,科技创新为文物修复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其能够“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从而更好地代代相传;为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先进技术,使其得以记录,以免在世界上彻底消失。

其次,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其中,有助于为国家主流价值观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滋养、物质资源和技术支持;有助于科技创新在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好的伦理约束。

最后,有助于加强中国制度建设的影响力。鼹鼠的整合,既体现了对原有文化体制和科技体制的反思,也体现了为解决现有体制问题而采取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这是中国制度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文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可以提高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

墨子号

基于巨大的实践价值,有必要将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两者融合不仅在解决自身瓶颈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路径选择。

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坚实的作用。它营造的良好环境氛围、提供的资源和伦理规范的约束,无论是科技创新的量的积累还是质的突破,都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动态的反作用力,发挥着支撑、推动和引领的价值功能。它所体现的总体功能是,科学技术为文化形式的创新、为文化内容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提供力量支撑,使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基于此,文化发展将获得更加光明的前景、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过去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特点是“科技进文化”,目的是借助科技力量让文化“活”起来。科技馆展览作为科普功能的直接载体,既要传播科学知识,又要普及前沿科技、传播科学文化、应用新技术成果,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渠道和途径,使“文化融入科技”更有可能,赋予科技馆展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传播科技硬实力和表达文化软实力的双重功能。

创新和科普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充分发挥科普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因此,必须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1、个人品质类:积极乐观、拼搏奋进、豁达坚毅、勤劳勇敢、成长实践、读书求知、希望、理想···开头:(1)_____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_____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_____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正是因为_____,人生才变的充满希望。(2)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_____,也就拥有了_____,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3)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跨涉者的脚印;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所以,只要_____,就可以_____。(4)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所以,要相信自己/要释放自己/要做自己/要_____。(5)只有_____,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_____,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只有这样,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结尾:(1)爱默生说:“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所以说,人的成功靠的就是_____。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要时刻_____分论点1_____;分论点2_____;分论点3_____。(2)罗曼?罗兰曾经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以说,要想让自己变的伟大与强大,就要_____。就要分论点1_____;分论点2_____;分论点3_____。2、哲学思辨类:认识与实践、以小见大、发展辩证、一分为二···开头:(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俗话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对于_____,我们更要懂得遵循这个规律。(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所以,我们应该用_____的观点去看待它。(3)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就像对待_____一样,我们应该用_____的眼光对看待。结尾:(1)“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所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面对_____事件,我们更应该掌握这一法则,要用_____的态度去对待他,只有这样,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2)利与弊,好与坏,大与小,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关键在于_____。所以,我们应该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3、教育相关类:(1)教育理念:爱的教育、素质教育、赞赏的力量···(2)师德师道: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开头:(1)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所以,作为一名老师,爱学生,就要做到_____。(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_____。(3)教育缺乏_____,就如同池塘缺了氧,缺氧的池塘,鱼儿会变臭,会死亡,同样,缺了_____的教育,学生也会步履艰难,很难发展。(4)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做到_____。(5)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所以说,我们要向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要_____。结尾:(1)教育是一种最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_____,并时刻鞭策自己,与时俱进。(2)教育需要_____,没有_____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_____是教育的生命线,_____是教育的润滑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8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