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下半年考试题目

feion1992024-07-24  1

中学综合素质选择题答案: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A 10D 11A 12D 13B 14C 15D 16C 17A 18D 19A 20C 21A 22B 23B 24C 25D 26B 27D 28B 29C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潜能。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看到了特殊学生们的不同,没有放弃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唱歌朗诵,帮助他们训练自信。看出来每一个学生的巨大潜力。耐心教导,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越来越自信。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组织艺术团,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爱好。而且他看到了学生媛媛的特殊,从个性化入手,帮她找到兴趣所在,最后同学越来越乐观。性格也开朗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他主张用触摸感知肢体动作。做法值得学习。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有自主的发展的可能性,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李老师组织艺术团,让学生自己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随后还开设了形体课,让学生们自己去锻炼,找回自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也慢慢开朗起来。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唐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唐老师没有忽视学生们的问题,而是耐心进行引导,体现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 其次,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唐老师针对“小樱大闹天宫”一事,没有直接对小樱进行批评,而是仔细询问事件缘由,引导双方反思、道歉和宽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再次,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唐老师面对“小樱大闹天宫”,没有直接下结论批评学生,而是询问清楚事由,耐心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宽容以待,做到了教书育人。 最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唐老师在处理“小樱大闹天宫”一事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问清缘由,引导大家认错,这种处理方式可以看出唐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了为人师表。 综上,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不竭余力。 32.【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戏曲不是纯粹为阅读服务的文学体裁,不能将戏曲从真实的创作、表演环境中剥离出来,王国维针对戏曲文学作品的评价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戏曲作品。戏曲作为通俗文化的产物,在阅读和研究过程中是有异于精英文化背景创作出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因此,二者在研究方式方法上都需要有所区别,故而不适合并列论之。 (2)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不能只关注与于经典戏剧作品的文本内容,而是应该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表演环境、排演规则乃至服装道具、剧目受众等周边信息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时不应忽略对于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史的研究,二者相辅相成,本为一体。戏曲文化是一种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相较于纸面流传更多的是以表演形式进行传播,戏剧表演才应该是戏剧作品的载体。 其次,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应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为基石,才能在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看待戏曲,从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戏曲文化是一种诞生于市井之间的文化形式,是通俗文化的代表,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应该植根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最后,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需要结合当下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才更加科学的认识戏剧。戏曲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需要我们对于文娱产业有足够的认识,在我们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娱乐、经济发展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再去研究戏曲的发展会更加如虎添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变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遍议论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在汉语写作,角度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参考立意】: ①传统文化也可以用现代化表达; ②既要发扬高科技,又要重视亲情。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十月的月底进行正式笔试考试,各位报考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们现在的复习进度如何了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复习,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考试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快来看看吧!

两种常见叙事线索: 物线、情线。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 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五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六种逻辑顺序: 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七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1、报考幼儿园阶段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需要面临的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2、想要考取小学阶段的教师资格证,那么要备考的科目,分别是《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参加初级、高级阶段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情况下,则要考的科目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面试阶段的考试,会根据报考的教资阶段来进行题目上的安排,至于会抽到哪些题目没有固定标准。而面试一般会采取机构化方式,具体如何安排看各地公告。

需要注意是,有些相同的笔试科目,在不同教资阶段的情况下,所涉及到的考试内容会有变化,因此在备考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分。

教师资格证难考吗:

教师资格证并不算很好考,涉及到了较多的知识点,需要考生认真地进行记忆。一般在笔试通过的情况下,成绩会有2年的有效期,如果能在2年内通过面试,则可以申领教资证。而没有通过的话就需要重新考笔试科目。

近些年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这类考试要考什么,以及考试的难度如何,有些人不是很清楚。而既然决定了要考教资,那么就应该认真地备考,以便能早点儿拿到证书。

2022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将在36天后开始正式考试,各位考生目前对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科目的知识点内容掌握的如何呢?下面就快和我一起来看看2022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知识点内容吧!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还是存在质的不同。初中生思维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的抽象符号推导,

儿童思维的发展

3岁以前 直观动作思维

3-10岁 具体形象思维

10-15岁 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经验型。

15-18岁 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理论型。

【真题】 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那就是人到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水平。此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力能量不会有显著增长。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总体而言,个体的智力因素中,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顶峰。而知觉发展较早,12岁左右达到高峰,而不同个体智力发展的速度和达到顶峰的时间也存在巨大差异,有早慧型,有晚熟型。

4.共同特点

(1)知觉,记忆,思维,智力。达到顶峰先后顺序,知觉,记忆,思维,智力。

(2)中学生共同特点:目的性,意义性,抽象性,黄金时代,但是还有不足,没有辩证性,比较容易散乱等。

【真题】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参考解析:

(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如有人智力超常,有人智力不足

(2) 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或结构.上的差异。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论述的,有人在空间智力方面表现优异,有人在音乐智力方面表现优异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如有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4) 能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