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大利音乐文化:
意大利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最范之作。它的音乐让听众充分领略罗西尼的机智、调皮与灵气、轻松流畅的风格。这部歌剧以典型的罗西尼风格征服了不同时代的听众。可以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尔》,具有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宏伟的场面,戏剧性情节交织着爱情,有通俗性。
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
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其娅》《爱的甘醇》。
威尔第:是西音史上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题材有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19世纪30-40年代,如歌剧《纳布科》)和文学戏剧名著(50-60年代)。当欧洲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风格时,威尔第始终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同时也研究吸取法国音乐和德国,也包括瓦格纳的特点及对他的尊重,坚持自己的优势,吸取别人长处。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代表作:《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图兰朵》《蝴蝶夫人》。他作品的题材和朔造的人物上,很贴近观众的生活,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这就是他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他的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的共同点:主人公多是贫苦的下层人,有凶杀、恐怖和死亡的描写,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超越真实主义歌剧。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乐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
真实主义歌剧:一些同情农民悲惨遭遇的作家,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暴露社会黑暗面。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称为“真是主义”。两部代表作:(1)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2)列昂卡瓦洛,歌剧《丑角》。
2.表现主义:20世纪,是一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艺术家把他们对世界所感到的内心的孤独、绝望等情绪,用极端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表现形式看,音乐语言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无调性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征。还有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和不清晰的结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中期:进入无调性阶段。后期的创作,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十二音体系:是勋伯格创造的一种无调性的作曲手法。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基本方法是有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乐曲。艺术十二音音乐代表作:《乐队变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演出用,叙述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体杀害华沙的犹太人的事件。贝尔格:作品:歌剧《沃采克》。
3.新古典主义音乐:1920年开始(20世纪)。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基本特征方面,要求艺术整体的均衡、完美、稳定;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的、理智的感情,而不强调个人的感情;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大协奏曲、赋格等。七个音的自然音阶为基础,节奏匀称、配齐清晰。
4.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具探索性音乐家,他在不同时期也采用其他的风格和手法,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1)第一时期:原始主义。民族主义时期,或称俄罗斯风格时期。代表作:《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为听众打开了一个新的音响世界,节奏上有很多创新。(2)第二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从《浦契涅拉》到《浪子生涯》,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了30年之久。(3)第三时期:十二音音乐时期。
5.民族主义音乐:
巴托克:是20世纪民族主义匈牙利作曲家,为匈牙利音乐打开了新局面。他一方面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带着留声机,走遍匈牙利,收集并研究民间音乐;另一方面作为作曲家,把发掘出来的农民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的成就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管弦乐曲《舞蹈组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写的音乐》、《管弦乐协奏曲》。
科普兰与格什文: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科普兰:美国作曲家,专业音乐家。代表作: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使用了当地流行的民间歌曲素材。舞剧《小伙子比利》。他采用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方法,结合了他带有自己特点的和声语言进行写作。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代表作:钢琴与乐队曲《蓝色狂想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6.20世纪其他风格作曲家: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1934年演出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一个“侵犯插部”。
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仿效18世纪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语言,成后来2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兆。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歌剧《战争与和平》。 7.莫扎特:歌剧创作: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创作20多部作品,《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女人心》。莫扎特的格局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或交错的关系。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的重任。《魔笛》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这部歌剧的多样风格里,既有优美而深情的歌唱,又始终贯穿着生动幽默的情趣和气氛。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盖诺的排箫和歌声都是莫扎特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歌剧的基本情调和气氛在叙曲中得以体现。
解析
中西方音乐史一直是很多音乐专业小伙伴的噩梦,大量需要记背的理论知识和历史内容让大家叫苦不迭,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中西方音乐史也偶尔会出现在笔试考试的内容中,那么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带来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文化素养考试中西方音乐史部分的知识点,快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我国的民族器乐
(1)类别:
吹奏乐器(笛、箫、笙)
打击乐器(编钟、锣、鼓、扬琴)
弹拨乐器(琵琶、柳琴、三弦、古筝)
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马头琴)
(2)传世十大名曲:
古琴:《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
笛曲:《梅花三弄》
琵琶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二胡曲:《汉宫秋月》
琵琶曲:《十面埋伏》
古琴+胡笳:《胡笳十八拍》
2.我国著名戏曲、戏剧
(1)概况
我国戏曲主要分为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五大剧种。其中京剧(2010年)、越剧和黄梅戏(2006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作为戏剧之母,于2001年在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各时期名家名作
春秋战国:
①俞伯牙《高山流水》《水仙操》
《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②师旷《阳春白雪》《玄默》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应用琵琶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元朝:
①关汉卿:“曲圣”《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
②马致远:《汉宫秋》
③郑光祖:《倩女离魂》
④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⑤王实甫:《西厢记》
⑥纪君祥:《赵氏孤儿》
⑦高则诚:《琵琶记》
明朝:
汤显祖:《玉茗堂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清朝:
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近现代 :
①阿炳:《二泉映月》
②刘天华:《月夜》《空山鸟语》《良宵》
③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开路先锋》《卖报歌》
④冼星海:《黄河》《在太行山上》《满江红》
⑤贺绿汀:《天涯歌女》《游击队之歌》
1.西洋乐器
常用的西洋乐器分类:
①琴类:钢琴 风琴 管风琴 古钢琴 羽管键琴 电钢琴 手风琴 电子合成器
②拨弦类:吉它 电吉它 竖琴 低音吉他
③木管类:单簧管 双簧管 英国管 大管 萨克斯管 长笛 短笛 口琴 巴松管 竖笛
④铜管类:小号 短号 长号 大号 次中音号 小低音号 圆号 冲锋号
⑤弓弦类: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⑥打击乐器:定音鼓 木琴 钟琴 马林巴 锣 钹 小军鼓 大鼓
2.西方主要音乐家及其作品
(1)奥地利
①海顿:交响乐之父,《惊愕》
②舒伯特:“歌曲之王”《魔王》
③莫扎特:“音乐神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2)德国
①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②舒曼:《蝴蝶》《维也纳狂欢节》
(3)波兰:肖邦《钢琴协奏曲》《夜曲》《革命练习曲》《小狗圆舞曲》
(4)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
(5)匈牙利:李斯特,钢琴之王,《浮士德》《但丁》《匈牙利狂想曲》
(6)比利时:狄盖特《国际歌》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
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技术等17个学科。
申请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各科笔试。
申请中职专业课及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笔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纳入面试环节考查。
各地的中学、中职文化课科目三略有不同,具体以当地考试公告公布的科目为准。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版本一】 初中音乐《春节序曲》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从而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 (播放《春节序曲》视频)。 2.简单介绍《春节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2.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三个主题。 (1)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2)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提问学生,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提问学生,你能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哼唱主旋律。 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自己舞蹈,感受一下。哼唱主旋律。 (3)第二部分: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 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4)第三部分: a.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4.完整的欣赏一遍,拿出绸带和扇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感受音乐带来的节日喜庆,并区别出不同的主题表现。 5.为乐曲的情绪搭配适当的颜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3)教师指挥,三个小组合在一起进行展示。 (4)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 (四)小结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课堂上,欣赏课应该听几遍? 【参考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让学生听一支曲目可以连续地播放二、三遍,也可间隔地播放。有时,随着讲解需要,更可选择其一片断播放,通过多听,让学生从实际聆听中得到美的感受,以及自然而然地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其实就是乐感。乐感是最重要的,音准节奏,就是借此来潜移默化地获得,它比唱歌,讲乐理有兴趣得多,收效也更大。 2.解释一下什么是同头换尾? 【参考答案】 同头换尾是乐句前半段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变化,这种创作技法称为同头换尾。 一、考题回顾【版本二】 初中音乐《达姆,达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乐器的种类和民族。 (教师出示非洲鼓、姆比拉等乐器图)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并过渡:图片上的乐器分别是非洲鼓及非洲民间乐器姆比拉,是非洲代表乐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件乐器,探索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听音乐,教师完整播放音乐,请学生说一说对于歌曲的“乐之初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歌曲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非常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自由、热情、愉悦的感觉。 2.再次聆听音乐,教师请学生边听边打基本拍,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并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特色。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课下搜集的关于非洲音乐的资料。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总结:非洲音乐大多以鼓乐为主,节奏感十足,跟当地的气候一样,其音乐往往以欢快、热情的风格为主,传达着非洲人的热情与豪爽。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发声练习。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第二部分给人一种热情、激动的感觉。 3.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完整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音乐? 学生自由回答及展示。 教师总结并评价:歌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型一直贯穿始终,大家分别用打击节奏,拍手的方式展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及旋律,音乐感觉很棒。 4.教师跟学生共同练习节奏型,并加入旋律演唱。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型,并请学生左右打击基本拍,右手打击出示节奏型,给予学生5-8分钟的练习时间,之后带入旋律,边打边唱 5.教师请学生代表朗诵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 提问学生:歌词描述的是什么?分析出歌曲什么样的音乐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对非洲沙漠、河流、植物以及人们的描绘,赞美自己的家乡,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教师请学生以词带谱,演唱歌曲,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以词带谱进行演唱,完整演唱歌曲。 7.边打节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升 1.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 2.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组织自评及他评。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知识,总结非洲音乐中及节奏感较强等特点,也给予学生热爱生活以及自然的美好希望,呼吁大家积极面对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作业:请学生搜集关于“非洲音乐”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成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能够在上课的初始,就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注意,是上一节好课的重点。 其次,手段的多样化。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入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提起对知识点的注意。 第三,影响与激励。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通过自身的行动力来激励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终,总结以上的几点方式方法,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同时还有学生的学,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非洲音乐的不同韵味,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非洲音乐的魅力,感受非洲音乐风格。 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音乐的不同风格,能够正确配合音乐打击出相应的节奏型,并能够说出歌曲表达的音乐情感,且能演唱歌曲旋律。 一、考题回顾【版本三】 初中音乐《神圣的战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上课之前播放《游击队歌》,并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写的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贺绿汀,表达了对日军的愤恨和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同学们还听过哪些抗日歌曲呢?(《保卫黄河》《地道战》)教师总结: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3.顺势导入新课《神圣的战争》。(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歌曲《神圣的战争》) (二)感知歌曲 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情绪是感情庄严的,速度是稍快的中板) 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法西斯的愤恨和战争的艰辛,并人民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三)分段赏析 1.再次完整聆听,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师生总结并介绍作品。(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坚忍不拔的态度。这是一首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卫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准确的体现了人民万众一心抗敌的精神。) 2.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特点,看看出现了那些节奏型?(弱起、八分休止、附点等)师生共同总结:这样的节奏型更像哒哒的枪声、冲锋的步伐,豪迈激昂。 3.学唱主旋律,老师范唱,学生等跟唱,在唱的过程中感受节奏型的特点。(音乐的停顿、跳跃给人一种沉重步伐的感觉) 4.带着对战争的敬仰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 (四)巩固提升 1.讲述歌曲的历史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莫斯科一处火车站,成千上万的战士准备开赴前线。亚历山大罗夫苏军红旗歌舞团为战士们演出。当《神圣的战争》响起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表情严峻、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首歌曲被连唱了五遍。一位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每逢艰难的处境,只要想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 2.请各组分别表演其他抗战歌曲,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神圣的战争》,知道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生在一个伟大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感恩这个年代,因为他是无数的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进行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在乐曲的形式上,中外进行曲均采用二部或三部曲式,其中少数作品(器乐曲居多)采用回旋曲式。 在表演形式上,一开始声乐演唱多于器乐演奏,后来根据进行曲实用功能的需要逐渐由乐队代替了演唱,适应了各种场合上的演奏,提高了它们的实用价值,扩大了乐曲本身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形式上,声乐曲仍然多于器乐曲,但就器乐曲而论,外国多于中国。 在乐曲所使用的文字标题形式上,中外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数作品有“进行曲”字样,如《义勇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而少部分作品没有这个字样,如《歌唱祖国》《马赛曲》等。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勇敢、紧张、爱国的苏联战士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感知附点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并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影片方式导入,可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背景,对歌曲有开门见山的感觉。 第二,运用自主聆听,提问结合找到歌曲中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提升他们对歌曲的认识程度。 第三,通过分析旋律,提出节奏型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做到对今后的作品分析举一反三。 第四,欣赏也离不开唱歌,最后让学生演唱歌曲,巩固情感体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