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弟一章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1元】知识点快记手册  | 【1元】考前模拟卷

科目一(1-3)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的孙老师对晓茜的“批评”,反映出了孙老师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B项正确。

选项A,保护学生安全是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老师对学生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的关注,排除。

选项C,善于探索创新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的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认真备课上课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完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容。教师行为规范中规定教师的人际行为规范要求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象,都要注意作为教师应有的行为,学会与各种人员相处时的态度和技巧。现代教育观点提倡教师要具有合作的精神和素养,这是教师劳动合作性的体现,也是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师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切勿相互嫉妒和对立,要以学校的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为大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愉快合作,共同提高。本题中新人职的老师向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借教案上课,张老师拒绝并说道:“我的教案不一定适合你,这个周末我们一起来探讨。”表明张老师作为资历老的教师,

对于新同事的请求,采取适当的帮助方法,让新同事明白教学是需要因材施教的,是要在平时相互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教育活动。A项正确。

选项B,张老师和新同事约定周末一同探讨,体现了他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教师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但这种竞争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

程,题干并没有表现出张老师缺乏良性竞争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进取,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胜任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这些举动对学生都有榜样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过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导师。题干中50多岁的胡老师多次拒绝学校要他参加的暑期培训,这表明胡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A项正确。

选项B,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慈相济,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理性的爱,是为学生着想的爱。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诲人不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传授知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严谨治学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对待自己的学习两方面。对待学生的学习即是传统上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耐心细致,不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A。

科目二(4-10)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这包括了: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②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③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

选项A,社会制度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B,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C,文化也同样属于社会的范畴。

选项D,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怎样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涉及对人的正确认识,只有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综上所述,选项ABC都属于社会的范畴,三个选项属于同一个范畴,此题又是单选题,故本题选D。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选项A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选项B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选项C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层次之分。广义的教育目标概念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明显地表现出层次性,如国家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专业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目标等,这种要求包括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包括人才培养的数量和结构要求,这就构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等。这种要求还可分总的要求与分类、分阶段要求,这就构成了教育的总目标、子目标和德、智,体,美诸育的分类目标等。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其总目标通常被称为教育目的。

选项D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题干中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要求,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故排除ACD,本题答案选B。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

选项A,先导性是指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选项B,感染性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选项C,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选项D,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孩子从出生开始与父母朝夕相处,因此只要父母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故综上所述,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D。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产生。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即在奴隶社会初期,就产生了学校教育。故本题选B。

故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C、D为干扰选项。本题选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故本题选C。

选项B,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这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选项A、D为错误干扰选项。本题选C。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选项A,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选项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选项C,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选项D,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2)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题干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故本题选A。

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10.【答案】解析:

古代教育主要特征有:

(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5)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

(6)官学与私学并行;

(7)形成个别教育或集体个别教育的组织形式。

相关试题: 202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0月17日)

【1元】笔试备考资料  |  【0.1元】考前冲刺卷

科目一(1-2)

1.下列选项中,与“教师”和“戏剧爱好者”两概念的关系一致的是( )。

A.“军人”和“军医”

B.“杨树”和“柳树”

C.“蛋糕”和“面包”

D.“作家”和“画家”

2.下列选项中,与“刘伯承和徐向前是元帅”的判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李白和孟浩然是诗人

B.腾格尔和张艺兴是歌手

C.王红和李刚是夫妻

D.邓亚萍和王楠是冠军

科目二(3-10)

3.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4.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是,进行的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5.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形成第二个阶段是( )。

A.模仿阶段

B.定向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6.王丽同学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口语进步很快,几个月后,虽然每天坚持练习口语,但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王丽同学的学习出现了(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倒退现象

7.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

8.“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练习

B.示范

C.言语知道

D.反馈

9.实验证明,既不使学生产生疲劳又能使其保持效果最佳的学习量是( )。

A.100%

B.150%

C.80%

D.200%

10.【简答题】谈谈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措施。

1、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口诀:两传(传递和传播)选(选择)新〔更新)促文化2、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传统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口诀:两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一心(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传统(文化传统)和外国(外国学制)3、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2)普及性(3)免费性(4)公共性(5)基础性口诀:强制(强制性)普及(普及性)公共(公共性)面(免费性)积(基础性)4、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1)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5)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口诀:美观(审美观点)只(美学知识)能(审美能力)内(内在美)外(外在美)创(创造美)5、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四种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口诀:私(教学反思)联(专门训练)官(观摩和分析)微(微格教学)6、《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口诀:两爱两人(2)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口诀: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思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知识(1)小学生发展知识(2)学科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4)通识性知识口诀:两学交(教)通专业能力(1)教育教学设计(2)组织与实施(3)激励与评价(4)沟通与合作(5)反思与发展口诀:反教主(组)机构8、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口诀:学(学习方式)姐(课程结构)坪(评价与考试制度)内(课程内容)等关(课程管理制度)公(课程功能)9、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目的精加工,编码组块重方法1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越难。(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帮助人们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3)已有的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5)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口诀:请(情)愿(原)已定动工问题11、教学过程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口诀:舰(间)长(掌)传教1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口诀:反观微讯(训)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必背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6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