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招,看心理素质,当老师的知识面一定广,淡定点,一定能过
原因一:教师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者”从根本上讲,教师之所以感到“累”,很大程度上是把脑力劳动当体力劳动来做了。是在工作中用了“蛮力”。“蛮力”用得多了,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疲惫感油然而生。就教师群体而言,往往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更容易感到累,这些教师有“年轻”做资本,从体能角度看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更愿意,也最容易动用“蛮力”,也最容易感到“累”。教得久一些的老教师反而容易从教学中找到幸福和快乐来。认真研究一下真正让老师们感到“累”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累”的背后常常是无意义、无价值。其实,教学中的许多工作都会像累人的作业那样成为让学生感到苦,教师感到累的事情。逃出这种恶循环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教师千万不能把教学当体力活。一定要用思考取代“蛮力”。不把教学当体力活儿,首先要学会把那些让自己感到“累”的工作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用心去研究。只有真正把脑力劳动当脑力劳动去做了,蛮干带来的“累”才会消散。“累”归根到底是教师成长中的烦恼。新课改指出教师成长途径有三条,一是自我反思,二是同伴互助,三是专业引领。这三条途径都可以消解我们成长中的烦恼。原因二:个人成长难度大教师小王进入学校,担任班主任后,从早到晚,假期补课,周末加班,不停地教,处理各种问题,无休无止地重述知识,没有时间培训,甚至没有时间充电,因为工作的内容琐碎而具体,工作对象年龄小而幼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而简单,他没有觉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学习在大学没有学过的社会性内容。于是,处理一个问题时,成本过高:非常生气,这对身体有害,用好几个小时教导一个儿童,希望学生养成一个习惯或者改正一个问题,给家长打电话投诉花去半小时,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脾气不知不觉变坏,身体不知不觉变差。五年里,因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获得认可而不是像别人一样有个爬坡的过程,很容易自满和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放弃系统的进修,培训,毕业时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倾注了心血的班级毕业走人,因为当班主任出色而必须再当下去。一个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着他。脾气暴躁了,开始抽烟,最习惯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试题,资料,然后是整理,归纳,然后是改作业。开始学会偷懒,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培训内容几乎就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或者是关乎“道德”的讲稿。
网上都会有相应的课程,而且是免费的呦,在网上搜一搜,临时抱一下佛脚,看一下视频教程,会比看书管用许多,在考试之前也会有人在考场附近卖“报纸”,那些“报纸”相对而言,含金量也是蛮高的,上面会有很多重点
教师资格证容易考吗?近年来,教师资格证的热度可谓是只增不减,基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同学也是十分想要考一考这个证。但是对于这个证好不好考?怎么考?考的内容是什么?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等等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来讨论讨论,教师资格证好不好考的这个问题。对于中学、小学、幼儿不同学段而言,教师资格证的难度是有所差异的。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步骤:笔试、面试、认定。首先,咱们先说说笔试科目《综合素质》,它总的来说只是考5个模块的内容分别是:1、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儿童观)、教师观2、教育法律法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保护(幼儿保护)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4、文化素养:历史事件、文学文化常识、中外科技发展史、中外文学史、艺术鉴赏等5、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质总的来说就是:多,杂,广。全是压力有木有?哈哈~但是,综合素质所考知识点都是比较固定的哦~所以说备考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一些呢,需要注意的就是文化素养模块,涵盖内容较多,备考时需要多多费心哦~其次,看看《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是公认的比较难的,但是他的考察内容也是比较固定,总共分了八大模块: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中学教学3、中学生学习心理4、中学德育5、中学课程6、中学生发展心理7、中学生心理辅导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这一学科总的来说难度是有一些的,因为当中的内容是我们之前少有接触的,但是大家也不必慌张,因为题型固定,知识点固定,所以说备考也是不很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