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师范专业的,毕业之后就不用考教师资格证,因为他们本身的课程里面,就含有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教育教学理论等课程,而且在毕业前学校会统一组织对应的体检、试讲、面试等考核,不像其他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专门学这些课程,才能取得对应的资格证书。不过,有教师资格证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当老师:公办学校的教师都有招聘流程,有上岗考试,需要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入编。而民办学校,一样有自身的限制及要求,需要满足要求才能成为学校的老师…… 师范生日常所学即是教资考试内容,考核通过毕业即可发证。其实师范生也不能算不用考教师资格证,不过他们的日常所学、所考内容,就是教师资格证考核的内容,专门为当老师而量身定制的,自然就不需要再“多此一举”了。比如普通话等级考试,本科师范生,大学阶段就需要达到二级乙等,而这个等级已经足够这个老师担任高级中学教师了…… 而其他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实践之类的课程,也是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之中必然会涉及的。比如我一个同学,就是师范生,她大学的时候,每学期都要去学习见习,最后一年更是直接在学校担任实习教师,带了一年学生,教他们知识,对他们进行管理……因此,她们根本没有像社会人员或其他非师范生一样需要专门进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而是在毕业前,通过学校安排的考核及试讲、面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看似“不用考”,其实,从上大学的时候,她们的考核就已经开始了…… 非师范生需有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教学技能相关证明方可考教师资格证。不过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不一样了,毕业后他们是没有教师资格证可以领的。想要考教师资格证?可以在当地的教育局组织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报名,提交相关的证件资料,通过教师资格证考核,就能够拿到证书了。而所需要的证书,其实就是师范生日常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等知识、技能证明…… 有教师证并不能直接当老师,还需要通过招聘考试(上岗考)才能成为老师。不过很多人都混淆了一个概念,觉得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就一定能够当老师,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有了教师资格证,仅仅是具备了成为老师的资格,想要正式成为老师,还需要通过上岗考、教师招聘等环节,只有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被录取了,才能成为教师……
这项改革好!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出现这种脱节现象的?读师范类本科没教师资格证,还得向社会机构考,这是错误的做法。教师有其特殊性。决不能与其它律师证、会计证、驾驶照相比。它得有长期的、系统的考核,重德不重材。应把师德考核放首位,决不能凭一考定终身,决不能仅仅从分值上做出判断,必须注重过程,注重日常生活,注重长期修养。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今天两种情况可以免考证,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句古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具然批准为师范类院校,为什么不赋予它们完整的权利呢?莫名其妙,根本想不通。有证就能上岗吗?那证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多少真实度?教师不同于其它行业,教师需要的是师德,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持教育,奉献教育的“民代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支撑了教育四五十年,他们有证吗?他们比持证的教师差了吗?恰好相反,他们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奉献精神远远超过很多持证的师范生。网页链接
外国人是不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点明确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现在所有的师范生都必须要考教师资格证才可以当老师。以前师范类本科生是可以直接认定的,但现在已经不行了。不过再过一段时间(也许一两年),可能师范类硕士毕业生就不用考教师资格证了,毕业时直接进行认证。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针对的仅是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