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核心素养从学习结果界定了未来人才形象,“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逐步内化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育人价值,指向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指导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科学地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以它为指导,各个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也相继公布,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界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界定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四个维度分别如下: 物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的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认识。 科学思维是以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的到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能认识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随着证据的不断更新迭代,科学随之动态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另一层,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推动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问题。二、高考对物理能力的要求全国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在比较各学科特点及其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特点和需要,从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物理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明确阐释这五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所示:理解能力《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叙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对于各物理量的定义,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以及相关的实际背景。要在理解题意和相关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所学物理公式。只写出诸如F=ma,F=qvB等普遍公式,却没有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既说明考生对试题尚未分析清楚,又说明考生对公式中物理量的准确含义没有清楚的理解。
教师资格证的《学科专业素质》考: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3,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结合面试进行。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近年的事,但是物理知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物理学研究的、的普遍性,是各门的基础,也是各门技术科学的基础。 在、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基础上,物理学的各门学科都得到发展。1895年,发现X射线,荣获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个获得者。为了证实电子的存在,曾花不少精力,设计许多巧妙的实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被发现并证实之后,便向建筑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物质结构旧观念发起冲击,表明比原子小的粒子是存在的,原子不是最小的客体,指出经典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局限性。居里夫人经过艰苦的历程,终于在1898年7月18日向法国科学院报告发现新元素,它
《中学综合素质》主要从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个模块考查。初中政治教师资格证,也就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资格证,它的笔试科目有三门,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是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查的是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申请教师资格与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1.幼儿园教师:幼儿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小学教师资格: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初中教师资格:高等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6.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7.成人教育教师资格: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教师资格证《学科专业素质》初中政治考主要考初中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讲课程教案的设计等。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的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的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