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小学)-笔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二)教育法律法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文化素养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五)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写作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三、试卷结构模块 比例 题型 职业理念 15%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 1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5% 文化素养 12% 基本能力 48% 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约39%非选择题:约61% 四、题型示例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写作题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教师资格证小学有学科,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需要能胜任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要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术技能。但需要区别的是,全科教师并不是说一位老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
教师资格统考面试新增“小学全科”。1)通俗来说,小学全科: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胜任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要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能。2)小学全科教师,并不是一位老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扩展资料教师资格证学历要求(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发展”、“独特”、“独立”,有人简单记忆为“两独一发”。单纯地记住是简单的,但是只有深入地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才能在考试中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正确回答材料分析题,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正确看待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中公教育讲师崔迪老师将带你深入分析学生观的内涵,帮助考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意味着学生还处于发展过程当”中,未来还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蕴藏巨大潜能的,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学生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意味着学生还不完善,还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另外,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意味着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教学。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教师既要公正施教,平等对待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独特性既体现为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为学生这个群体与成人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作为儿童,具有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把儿童简单地看成“小大人”。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同时,“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