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件照: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彩色证件照,白色背景,不允许戴帽子、头巾、发带、墨镜等。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图像清晰,没有拉伸变形。不得为大头照、半身照、生活照等。照片格式必须为jpg/jpeg,不大于200K,宽高为150*200像素,比例约为3:4。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及考试合格证明,请考生严格按照要求上传。考生如上传不符合要求照片,将不能通过审核。2、居住证:仅报考外省户籍社会人员需要,社会考生在户籍地报考无需居住证,在校生在学校所在地报考无需居住证。采用网上审核的考生除了准备证件照之外,只要按报名流程走即可,一般只会审核考生照片是否符合要求、应填报的项目是否齐全、姓名是否规范,不负责对考生报名条件进行审核,所以报名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报名条件。报名时需要现场审核的地区考生所需的材料如下:1、本人证件照,要求跟网上审核地区考生相同,用于报名时注册。2、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原件、复印件。3、在校生(包括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正常注册的学生证原件和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学籍证明;社会人员提供本人相关学历证书、技术职务职称证明等原件、复印件。
好好备考,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一)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三)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师资格证是统一考试,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笔试内容是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还有相应的专业课。笔试过后是面试,面试通过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了!
准备好笔试需要携带的资料及证件(准考证、身份证、健康码等)准备好考场所需的考试用品(中性笔、2B铅笔等)调整好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或者放松最好提前一个小时到考场,避免意外导致的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