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需要准备 :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知识与能力》与《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综合素质》。
自2001年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来,教师资格证考试在促进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近日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2011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由省考逐步改为国家统一考试,“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也随之建立。
2、《教育知识知识与能力》。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教育知识与能力(适用于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根据教育学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系统地组织和编排内容,通过详实的步骤、流程等方法介绍,全方位展示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
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科目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科目三) 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15门科目。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等14门科目。
教资考试需要准备的资料有身份证、准考证、考试文具(包括0.5mm黑色签字笔、2B铅笔、橡皮擦、尺子等)。
报考教师资格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1、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2、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小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照片一张。
4、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全部在网上填写并打印出来)。
5、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
6、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
教资考试简介: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是各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为保证师资质量,在教育系统逐步实行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设置的一项考试。面向对象是非师范类的大中专毕业生。
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的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的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撤销。
您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无论是哪个学段的考试,都需要考察科目一(综合素质)以及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根据学段选择)两门考试内容,中公教育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二的考点,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希望有帮助到您!
科目一考点
科目二考点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1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考点3 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考点4 现阶段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差
(1)认为搞音体美活动,开设兴趣班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2)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
(3)将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划等号。
(4)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灵丹妙药”。
(5)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第二章、学生观
考点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考点2 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考点3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适应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第三章、教师观
考点1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考点2 新课程下的教师行为观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考点3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考点4 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的能力。